|
相信很多读者都听过“Publish or Perish”(要么发表,要么出局)这句名言。这句原本出自1932年出版的、讲述美国教育学家和国际关系学家阿奇博尔德 C. 柯立芝 (Archibald Cary Coolidge)主要贡献的著作,现被用来描述当今学术界,特别是大学及科研机构里存在的员工需要通过不断及快速地发表科研论文来维持或提高其科研和学术成就的现实状况。
首先让我们追溯一下这种状况诞生的历史。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研究型大学的出现,西方各国大学及科研机构对教师及学者的评价重心逐渐从教学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教学成就,转移到以科研论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科研成就。为什么呢?首先,以学术论文为基础的评价相对更加容易、客观、公正,对科研水平的判断可以直接根据学者本人发表的论文数量、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力及论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判断。其次,科研论文的发表与教学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不同。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力及效应大多是区域性的,因此比较局限,而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的影响力往往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因此更加广泛。所以,科研论文的发表在对科研人员能力和成就的评价里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成分,并逐渐发展到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毕业和就业,教师的升职和加薪以及科研人员所获基金资助的力度。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于西方各大学和科研机构,近30年来在我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科技论文的产出。由于英文是国际学术界交流的通用语言,为了学术研究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加强和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英文期刊,特别是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上,甚至逐渐在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中产生了所谓的“SCI情结”。当然,这里的“SCI情结”是受当前国内科研评价系统及其标准所影响的。
为什么要发表英文科研论文呢?首先,再新颖的科研假说,再坚实的研究数据,再独特的科研思想,在发表论文前什么都不是。每位作者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被更多的读者了解,发表英文论文能提高科研成果被传播的广度,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多国际国内同行、甚至业内权威的认可,从而扩大作者本人和作者单位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提高其学术声誉和地位。其次,纵观当前科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评价体系,包括对单位和对个人的科研成就评价体系,论文发表的质和量都占了相当重的分量,发表的英文科研论文会帮助作者和作者单位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来自国家的基金支持,国际学术声誉也会有利于作者单位吸引到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捐赠。再次,发表英文科研论文的质和量已经与科研工作者个人的聘任、晋升、加薪等联系在了一起,也与研究生的毕业、就业挂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发表的论文,尤其英文科研论文,不仅是对科研工作者本人工作的记录、总结和认可,同时也是对人类科研成就的记录和总结。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得益于每年大量科研论文的发表。回溯某领域的科研论文发表历史,就能清晰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史。这点在医学研究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因此不难理解发表英文医学论文是多么的重要。
二、什么是SCI期刊和“SCI论文”
上面提到了SCI。那么,这个概念和统计学方法究竟从何而来呢?1953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提出了引文计数的概念,随后发文在Science杂志上。其主要目的是统计在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1964年,由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创办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Information,ISI)出版了SCI,统计其收录的科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当时,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用来选择收录入索引的期刊的工具。从1975年开始, IF开始出现在SCI期刊引文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里。1992年,ISI被汤姆森科学与健康公司(Thomson Scientific & Healthcare),即后来的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收购(2016年7月,汤森路透宣布将包括JCR在内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卖给Onex公司(Onex Corporation)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SCI最开始以纸质版发行,从1988年开始出现了光盘(CD-ROM)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承载媒体的网络版SCI, 也叫SCI扩展版 (SCIE)应运而生。因为不受介质所限,SCIE比SCI收录的期刊多了许多。我们通常说的SCI期刊包括被SCI或SCIE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因此,只要是发表在被SCI或SCIE收录的期刊上的论文,不论其发表类型,都统称为“SCI论文”。
如果把SCI比作一把尺子,那么IF就是尺子上的刻度。简单地说,每份被SCI收录的期刊的IF值是在该期刊头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数。举个例子,Nature 2015年的IF等于Nature 2013和2014年发表的所有论文在2015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分子)除以其2013和2014年发表的“可引用论文”(Citable items)总数(分母)。这里“可引用的论文”是个有“学问”的问题。笔者曾就此咨询过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的副主编利文斯顿(Livingston)教授。他告诉笔者,基本能判断(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发表在JAMA上的一些系列短文,比如“JAMA Clinical Challenge or Diagnostic Test Interpretation”等很可能不是“可引用的论文”,因此,这类论文在计算IF时是不被计入分母的。具体哪些论文被计算入分母则只有汤森路透知道。有趣的是,那些很可能不被纳入“可引用论文”的文稿类型,比如Editorial或Commentary等,如果被引用的话,其引用次数是可以放进分子的。因此,这类论文往往会帮助杂志获得更高的IF。影响因子详见第七章第一节。
IF通过计算期刊所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反映出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少中国的研究者以IF分值的高低间接地来判断期刊上某篇论文质量的优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SCI自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的科研体系,作为一个相对客观及容易获取及操作的指标,的确促进了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加强了我国学者的国际学术交流,在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乃至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字,从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58.11万篇。2014年我国发表的被SCI/SCIE收录的科研论文多达26.35万篇,连续第六年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从“量”到“质”的转变已成为具有共识的趋势。发表更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追求。
三、如何写好英文医学科研论文
虽然国内单纯地以SCI论文作为主要、甚至唯一指标的科研评价体系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诟病,有人甚至戏称SCI为“Stupid Chinese Idea”,但不论是“Stupid Chinese Idea”,还是“Smart Chinese Idea”,英文科研论文我们还必须继续写,继续发表。道理已在本章之首讲明。
作为医学研究者,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写好英文医学科研论文。学写论文和学游泳一样,不能只看不作。不论掌握了多少划水和换气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在水中实践,永远不可能学会游泳。同样,想写会写英文科研论文,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善思乐行,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并最终成长为英文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高手。
美捷登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经为国内生物医学科研人员的数万篇论文提供了编辑服务,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国内更多的生物医学科研人员掌握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能,本书在接下来的十章里将从医学论文素材的来源,文献检索,数据的处理和展现,英文医学论文具体的写作方法和要点、投稿及发表,科研评价体系,科研写作的伦理和规范,及导师和学生在科研中应该如何交流和配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另外,本书还介绍了英文科技论文编辑公司以及Medical Writer这一在西方颇受尊敬的职业,希望大家对其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最后,在这里笔者送大家7个Cs。掌握了这7个Cs,就等于掌握了英文科研论文写作的灵魂和精髓。这7个Cs是:
Concise(论文语言,包括文题、摘要、正文、图表,表述要精炼)
Correct(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定义明确,方法和结果正确;词语,句子及句型结构使用正确)
Consistent (全文内容一致,比如题目,目的和结论一致,方法和结果一致,结果和图表内容一致,正文参考文献编号与参考文献排列编号一致等等)
Complete(研究方法的描述和结果的呈现要完整,主要结果不仅要完整地反映在论文的标题,摘要及结果里,而且要在讨论部分逐一进行讨论)
Concrete(特别是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描述要切实、具体)
Convincing(使用的方法可靠,得到的结果可信)
Conclusive(研究结果足以得出有学术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2015;http://www.jcad.cn/jcadcms/news/100000/2015/a2d112b24e044129888434c91400d364.shtml
[2] 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 [J]. Science, 1955, 122(3159): 108–111.
[3] Garfield E. Journal impact factor: a brief review [J]. CMAJ, 1999,161:979–980.
[4] Coolidge HJ, Howard LR. Archibald Cary Coolidge: Life and Letters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32.
[5] Impact factor.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pact_factor
[6] Mavrogenis AF, Ruggieri P, Papagelopoulos PJ. Editorial: Self-citation in Publishing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0, 468(10):2803-2807.
[7] Thomson Reuters 50th Anniversary, 2016; http://wokinfo.com/sci-anniversary.html
作者:何华 美捷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章审阅人:张媛媛)
本章自测题
1. 为什么发表英文医学论文?
2. 建立SCI数据库的引文计数的概念由谁最先在哪一年提出?
3. 什么是SCI期刊和“SCI论文”?
如果您需要降低文稿重复率,或者有进一步的润色需求,您可以将您的文稿上传到美捷登投稿系统(电脑端):http://online.medjaden.com/control/login
往期精彩回顾
美捷登精彩点评2020年JCR报告SCI期刊影响因子(附最全Excel表下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