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博士:
你好。动物园里只有两只髭长尾猴,我和我的妹妹。我们都到了婚配的年龄,虽然妹妹也是亭亭玉立的美女,但是我对她怎么也提不起性趣。听说野生猿猴为了避免与自己母亲和姐妹交配,会去远方寻找配偶。一只雄性日本猴曾经冒死穿过京都市,跋涉45公里,在市区的另一边的找到了如意姑娘,创造了猿猴雄性迁移的最高记录。猿猴真的会回避近亲繁殖吗,人类也是这样么?
一只寻找爱情的髭长尾猴
来自非洲乌干达
髭长尾猴(张鹏摄于乌干达野生动物园)
你的问题在动物园中非常普遍,因为猿猴和高等动物社会普遍存在着回避近亲繁殖的机制。
首先,猿猴具有回避与关系亲密个体交配的心理基础。动物园里从小一起长大的动物一般很少交配,缺乏性吸引力。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是不面向观众的,主要用于繁殖。在繁殖季节,将展示群和繁殖群的动物适当交换,就可以提高动物之间的性吸引力。有条件的动物园,会通过相互交换动物,提高繁殖效率。对野生黑猩猩的三十年长期调查中,从未见过母亲与成年儿子间的交配,偶尔出现兄弟姐妹交配现象,基本上是哥哥要求与妹妹交配的现象。
日本猴回避与近亲繁殖 (张鹏摄于日本小豆岛)
野生猿猴无法确定亲缘关系,但是他们通过回避与熟悉个体交配,减少近亲交配的可能。一些非亲缘的雄性和雌性平时表现得非常亲密,相互依偎合理毛。但是在繁殖季节他们总是避免相互交配,常常寻找陌生的交配对象。这些都反映了猿猴回避近亲繁殖的心理学基础。
雄性喜欢靠近不熟悉的异性(张鹏摄于日本地狱谷)
其次,人口学机制也是自然界中防止近亲交配的主要方式。猿猴雌雄性一方或双方普遍出现在性成熟之前离群分散的现象,例如日本猴儿子在4岁左右离开出生群,成年雄性也不定期离开繁殖群,母亲和女儿一生留在出生群,形成母系社会;而黑猩猩则女儿在性成熟前离开出生群,母亲也不定期离开繁殖群,保留父亲和儿子,形成父系社会。形成父系或母系社会通过个体迁移减少血缘异性个体的繁殖机会,这种人口学机制延伸到人类就是男婚女嫁的文化。此外灵长类雄性比雌性性成熟晚,或雌性在青少年期存在不孕现象,使同年龄个体间的交配机会降低,减少兄弟姐妹间的繁殖可能性。
日本猴雄性离群去远方寻找配偶(张鹏摄于日本小豆岛)
近亲间存在繁殖禁忌也是人类社会共通的特点,尤其禁止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等血缘个体间的乱伦行为。对以色列基布兹集体农场的研究发现,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一起生活,长大后也很少结婚,甚至连谈恋爱的都很少。在对台湾童养媳研究中也发现童养媳夫妇间性吸引力较弱,娶童养媳的丈夫比自由恋爱婚的丈夫更多出现婚外情,童养媳妻子比自由恋爱的妻子离婚率、分居率和偷情率更高。童养媳的子女数量比自由恋爱女性的少30%。一系列研究表明人类存在熟悉个体相互回避繁殖的心理机制,这些特点与其他灵长类一致。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各种近亲繁殖禁忌(张鹏摄于日本小世界)
除了以上灵长类的假说以外,还有以下假说可以解释人类回避近亲繁殖现象:
父母与子女间的性嫉妒假说认为近亲成年男女间会有性吸引力,但是儿子对母亲的爱恋会受到父亲压制,女儿对父亲的爱恋会受母亲压制。这样年轻个体需要在家庭以外寻找配偶。
家庭间关系网络假说认为如果允许近亲繁殖的话,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婚姻联系就无法维持,呈现孤立化,不利于人类种群的生存与繁殖,所以出现近亲繁殖禁忌。
有害基因积累假说认为近亲个体结婚生子,由于基因的沉积,生残疾儿和婴儿死亡的比率较高。对父母的繁殖不利,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基因,淘汰了近亲繁殖行为。
人口学假说认为在人口限制的基础上,人类将近亲繁殖回避制度化。狩猎采集民族社会中,母亲性欲旺盛时,儿子还未性成熟,避免了母子的性行为。女儿一般在刚刚性成熟就被会嫁出,避免父女间的性行为。兄弟姐妹间由于出产间隔较大一般不会出现性关系。前两个假说注重近亲繁殖的适应意义,而后两个假说注重于解释近亲繁殖的机能,不存在排他的关系。
猿猴家书故事会往期回顾……
【猿猴家书故事会】动物园里的猴子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 | 第8讲
【猿猴家书故事会】一只单身猴的疑惑——谁是最强壮的猿猴? | 第11讲
【猿猴家书故事会】猴子都是五根手指?蛛猴表示不服…… | 第13讲
【猿猴家书故事会】猩猩的嫌弃:你们人类,脚趾怎么就这么不灵活呢? | 第15讲
【猿猴家书故事会】不要太羡慕,我们猿猴个个天生自带美瞳 | 第19讲
【猿猴家书故事会】分享猴奶爸的喜悦:我老婆怀孕了! | 第24讲
【猿猴家书故事会】新手妈妈的疑惑: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 | 第25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