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行业分析(五)

已有 2579 次阅读 2012-10-15 10:55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北京, 技术转移, 服务业, 行业分析

(接上一篇)

五、完善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建议

1.继续实施品牌战略,营造技术转移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了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技术转移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整个技术转移服务行业中,应该有一个核心力量,这个核心力量不管是嵌入到该系统的一部分,还是普遍认可的协定、规则或目标,它都能通过对联结关系的调整,以及通过创造其他成员所依赖的稳定的且可预见的管理平台,来增强整个行业的稳定性。如中国农科院的饲料研究所目前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它能联合整个饲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控,从而建立起一个其他成员所依赖的管理平台。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饲料所所联合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而饲料所则发挥着特定的功能,保持着这一生态系统的稳定,为生态系统其他成员的效率性、创造性和生命力提供根本性的保证。

但目前类似这样的生态系统确实太少了。政府部门应努力营造技术转移发展的生态环境,培育更多的类似于饲料所这样的核心企业,从而形成一个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也只有这样,整个技术转移服务业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才能发挥它在建设创型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为此,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应继续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组织调动科技资源参与创新来推动技术经纪业的发展,提升其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其内部结构优化和规模化经营,力争到2010年,有50个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脱颖而出,成为名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更多地参与国际技术经纪服务的高端竞争,从而带动北京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技术经纪服务业的聚集区,成为世界技术经纪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同时,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业目前正处于萌芽发育期,要推动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一是通过立法来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甚至通过法律组建技术转移(经纪)机构;二是通过政府采购拉动技术转移服务市场的需求,为技术转移服务拓展生存空间,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这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购买技术。

2.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

在组织实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要强化行业协会的权威,赋予行业协会管理职能,由行业协会牵头,制订和完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机构资质认证与年检制度,并授予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不同的资质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诚信制度;加强对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定和实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认证、投诉、评估和排名制度;对技术经纪人实行资格认证和执证上岗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对于业内的害群之马,坚决予以清理。

3.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向其主业发展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主业是向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提供技术经纪服务,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行业主管部门应继续通过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的支持等方式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其主业,提高技术性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让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经纪活动上。进一步加大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资助的力度和范围,增强其造血功能,提高其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游泳的本领。尤其是要加大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

4.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典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主管部门应与主流媒体合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有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事迹,要正面宣传典型的优秀技术经纪服务机构及为技术转移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纠正社会公众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偏见,真正认识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对技术经纪服务的消费观念,引导中小企业踊跃购买技术经纪服务。

5.实施技术经纪人才培养工程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在一定区域内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认证。对取得技术经纪人资格证的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审核、注册。只有通过培训,积累了相应学分才能通过审核、注册。通过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3911-622738.html

上一篇: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一)
下一篇: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行业分析(四)
收藏 IP: 124.207.10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