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ackhumor

博文

从“逃离科研”到“悲剧博后”

已有 5965 次阅读 2013-11-27 20: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逃离科研”与“悲剧博后”,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科学网曾经和现在的热门论题,折射出一个很大很复杂的现实问题——社会对“青年高级知识分子”的认可与排斥。

  对于逃离科研的优秀博士,社会语重心长地“剥夺”了他,脱离学海、跳入世事、醉梦红尘、追寻温柔乡的权利;告诉他,你无限的智慧应该发挥到无限的科学世界之中,不要被社会的浮躁所吞噬,“君子固穷”!

  对于赖着不走的悲催博后,社会义正言辞地“批判”了他,不思进取、好高骛远、淡漠法律、甚至无耻啃老的行为;教育他,你所谓的科学理想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不要自以为是、厚颜无耻的在法院狡辩,“斯文扫地”!

 

  其实,如果前者不是博士,只是一个优秀员工,有能力跳槽,老板凭什么不让走?社会凭什么有质疑?

  其实,如果后者不是博后,只是一个普通钉子户,没钱去啃老,社会又凭什么给他这么多批判鄙视?

  其实,社会中类似的事件发生到普通人身上,并不会太起波澜。但一旦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身上,故事就开始有意思了。

  我不禁的要问一句,“凭什么?”

  媒体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悲哀,要新闻、要收视率。

  但,你们给社会一种什么样的导向?倡导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如果有一天,优秀年轻学生开始选择不读博士、不搞科学、不齿研究。

              优秀年轻学生看到身穿博士服的大娘后,诡异一笑,口念loser。

              优秀年轻学生看到手拿稿纸,身背书包,低头沉思,不修边幅的大叔,心想nerd。

  如果这个“有一天”就是今天,优秀的年轻学生恐怕就不仅仅是“逃离科研”了,而是远离科研了。

“人生已经如此得艰难”,而媒体又不停的“拆穿”。哎...

诸位博士同学,坚持自己的信念,横眉冷对世态炎凉。

一首黄巢的励志诗与大家共勉,要相信困难是会过去的,社会总有一天会发现我们的价值。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1010-745199.html

上一篇:以科学观点探讨可乐型碳酸饮料的是非。
下一篇:声援曲师大:“不自信”的评价体制,蕴育了“门槛”与“分类”
收藏 IP: 116.213.171.*|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