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各位老师们的讨论,大多数都集中在“一流”上面,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一流”的导师和学生不那么多。
如是这样,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就应该匹配定律来解决。
一流的老师配一流的学生:如王德华老师论述,很好很强大。
不入流的老师配混日子的学生:很多导师无心学术,天天搞点小横向,赚点钱。学生来到这里,可以帮着导师做做横向,要不干脆就混混,不入流的导师大多不会对这些学生太苛责。匹配完成,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但如果不匹配:
一流的导师配不入流的学生:这种情况略微少见,因为一个一流的导师往往是挑学生,经过挑选后的学生大多在基本上满足导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一个一流的导师懂得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像王德华老师那样。
但一旦一流导师不巧带到了不入流的学生,痛苦就接踵而至了。也许一个好方向就断送了,也许学生的在外实习就over了,等等。导师日日郁闷,时不利兮骓不逝!
不入流的导师配一流的学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种情况倒是时有发生。一同学相当勤奋,天天想着ScienceNature,来到一个3.0都发不了的组里面,就算自己再有想法,得到导师的回答总是No。你叫他混日子,他又有些小抱负,这下来的就是无尽的痛苦。骂导师棒槌不说,自己也会自甘堕落。
当然,这只是极端的讨论,没有绝对的一流和不入流,只是程度的区别。
所以,在抱怨对方的同时导师和学生最好先想想“自己算几流的”?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1010-514676.html
上一篇:
就业那点事儿下一篇:
搞学术不同于搞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