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真正需要批判的,是“御用儒学”,以及由此衍生的“迷信儒学”,而不是孔孟等圣贤所提倡的人文思想。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 孔子和孟子等杰出的思想家,其思想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本身就是所谓“科学精神”,并在现代仍然具有相当的意义),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并以社会的改良为目的。
- “御用儒学”,则以圣贤的若干词句的片面理解为基础,以统治者的长治久安为终极目的,(当然也可能兼顾了社会的稳定和和睦)。
“御用儒学”中最为腐朽的,包括(不局限于)以下:
1. 等级观念:所谓君君臣臣等。
2. 压制人性:所谓“灭人欲,存天理”。
3. 宣扬所谓“忠孝”,为统治者做伥。
【实际上,上面的“灭人欲,存天理”,本来是朱熹对孔子思想的发挥,但也被“御用儒学”歪曲。下面的引用来自天涯:】 朱熹的天理人欲是什么?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认为,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是天之理。。。贪求享受安乐淫逸,则是人的内心欲望,是饮食夫妻之上的淫逸欲求。
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儒学”“国学”的宣传,可以划归“迷信儒学”之列。
迷信儒学的典型表现包括:
- 以故事、传说为载体,讲“做人道理”,但一般不研读经典,不讨论和批判。
- 以治病、家庭和睦、孩子成才等为主要目标。
- 与儒家正统的思想往往有所偏离(例如从来不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等)。
现在社会上一些“传统文化”的学习,恰恰是学了很多的封建思想,而儒家文化的精髓,却被有意无意的抛弃了。例如: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弟子规》等,虽然在孩子的礼仪养成等方面有助益,但是其中非常有问题的就是等级观念和尊卑思想,缺乏的正是西方先进文化中“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以“生而平等”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以“尊卑上下”为基础的礼仪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弟子规的弘扬者视而不见。这也无怪乎有很多教育界人士担忧,这样的教育可能“压抑孩子的创新思维,阻碍国家的科技进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456-570297.html
上一篇:
言行一致,不要既。。。又立牌坊!下一篇:
在电脑上使用汉字书写的时候影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