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awan //敲键读书打酱油;

博文

从软件工程的一个原则看个体和群体(集体)智慧的关系

已有 3832 次阅读 2010-12-5 08: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软件工程, 生物进化, 群体智慧


软件工程中一个原则:

利用人的差异提高软件质量

实际上,不仅是软件质量,所有的“质量”都是可以利用“差异”来提高的,例如,决策质量,就可以通过采用集体决策(或者所谓“民主”形式)来提高质量; 法院的“陪审团”制度等等,都是这个原则一个特例。

展开来说,生物的智能,在很多方面体现在群体智慧上面;而同时,生物的智慧又使得个体智慧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似乎是一个矛盾:

1. 低等生物的个体是无关紧要的,只有群体才是重要的;例如:菌落,蚂蚁,鱼群等。
2. 高等生物的个体特性凸显,例如哺乳动物们大都可以单独活动;人更是其个性凸显的社会。

那么,是否是高等动物的凸显个体的特征就意味着群体智慧的重要性降低了吗?

我认为不是

1. 从群体的视角来看,(想象我们从50000米的高空往下看,或者从5000年的历史长河望过去),个体的发展只是群体发展的一个小小的波动。群体的趋势是主流。
2. 群体的智慧仍然是个体智慧的源泉。例如,优秀的领袖都知道广泛采纳大家的意见的重要性。所谓“兼听则明”。

在这一方面,我
觉得共产主义的导师们倒是很有远见,他们说,共产主义就是个人得到高度发展的集体主义(大意如此)。这倒是将个体和群体统一起来了。

推广开来,是否可以说,差异意味着智慧

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认为。

  • 物理学中,无序的系统,例如,一团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气体,所有的分子都“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是这个系统内部没有什么“活力”的时候。电池之所以可以带动电子表的指针,是因为电池和指针有差异。

  • 差异也意味着“信息量”。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这一点可参考物理中“熵”的概念)。

  • 现在大家都关注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要保持环境元素的多样性。正像Home里面说的那样,“单一种植的树木不是森林”。

最后再说说方法论上的意义: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们总是能够从群体或他人(群体中的其他个体)那里学到东西。

甚至,在创新方法论中,也有类似的原则:对原有信息的组合、联系、联想、扩展等等,都是利用差异和他们的关系来进行创新的。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苦恼于某个问题的时候,问一个朋友;朋友心不在焉,或答非所问,或者甚至是你听错了对方的回答,却对你突然有所启发——所以,群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真正的智慧,还在于原本不是智慧的东西由于的群体中必然存在的差异而使得智慧的生长变得更为几率更大!

好像禅师们也有这样的开悟经验。他们不仅要不断的”参学“(实际上就是到处走走,看是否能受到启发,也就是现在学生们到各个教室上课啦~~
甚至开悟的经历也充满差异的相互作用。

----------------------------
神照和尚的法号叫做“本如”,有一天去请教一个和尚,和尚没头脑的答他一句话说:“你就是本如”。于是他忽然开悟了,因而作此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

洞山有天渡过一条小河,当他过河时,太阳照到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影在水面上,他忽然回头一看,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水面上,于是他忽然开悟了。而作此诗:

切忌从他见,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有关系么?无关!
(a~a,就是有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456-390438.html

上一篇:倒地老太太状告帮扶的初中生:到底是谁的错?
下一篇:莫说村长不是干部——论什么是生命
收藏 IP: .*| 热度|

2 罗汉江 曾新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