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chun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chunming

博文

[转载]从赤脚医生到赤脚物探员——一个正在尝试的想法

已有 215 次阅读 2024-8-16 09:27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仿照《赤脚医生手册》,能否编写一个《赤脚物探员手册》?这个问题停留在心中很久了;前一段看小视频,有一些人对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进行了一些简单阐述,所以让我再次想起这个事情;另本公众号的部分文章,也有点类似赤脚物探员手册的风格;所以这次试着对该想法做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该事情不一定能真正实施或具有可行性,但不试着想一想,则一定没有实施的可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物探属于小众行业,无法与民生直接关联的医生行业相提并论。跑到大街上随便拉个人问:他们是否听说过物探或地球物理。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没听过;如果问是否听说过地质,则估计十有七八的人会说没听过;如果问是否听说过医生,估计对方会抬起疑惑的眼睛,把调查员当作星来客:怎么问出这个基本常识问题。

既然大家对物探如此不熟悉,那么模仿“赤脚医生”编写《赤脚物探员手册》是否有现实需求和意义?

图片

原来我也是如此问自己并持否定态度,但当我看到选频法和选频仪在民间打井行业(特别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使用如此广泛后,我又有些怀疑自己的怀疑了。

图片

自从去了非洲几个地方后,看到当地人饮水困难(不是没水,是没有更健康的水)后,我更加怀疑自己的判断了。自从看到国外一些人飞一万多公里来到中国,就为了买选频仪时,我感觉物探专业界是否有些忽视了民间对物探技术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国家对物探技术的需求?比如当年去赞比亚乡村,看到当地人喝的水,也类似于我们80年代的情况,一口井供村庄周边几十上百人生活所用,但井水的水质又明显不适合饮用;另在一些季节性干涸的河流中有一些水坑,用于取用河流浅表的渗水,其水质则更加堪忧。

图片

人离不开水,怎样寻找到合适的饮用水,是大家一直关注的,所以基本上所有城市都是择水而居,所以现在国内城乡基本都是饮用桶装水或类似的。像原来那种直接俯在水面喝水的现象越来越少,特殊场合除外。

图片

当然原因有很多:地表水污染,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健康的进一步需求等等。

由于有些物探技术对水比较敏感,所以对那种简单方便的找水物探技术有比较强的现实需求。而电法是很多找水活动中难以绕开的技术选择。该方法成本较低,使用相对简单。但看到在很多不发达国家的乡村家庭照明基本上是家庭太阳能灯的情况时,主动源电法技术需要配备发电设备,设备购买成本高,野外使用也麻烦。被动源技术抗干扰能力弱是其劣势,但在不发达地区来说,人文干扰弱又是其现状,所以被动源技术正好比较符合该现状。所以被动源物探技术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该类技术具备:操作简单,设备便宜,勘探速度快等优点,而这些优点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地区来说,具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

图片

自从2005年以来,我就试着带领非物探科班出身的成员从事地球物理勘探,从他们对物探知识一窍不通,到现在他们能带领团队开展野外的地球物理勘探项目;这一路走来,跟他们也试着交流“什么是物探”;由于他们不具有物探专业知识背景,很多内容无法按照课堂上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交流;所以从这近20年的经历看,自己也在无形中从事着类似培养赤脚物探员的事情。

图片

自己有几次到达不发达国家的经历,从现场了解看,很多地方的人对于什么是物探,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不同物探方法,及其不同物探方法的优缺点。曾遇到过某找矿投资方,以为只要做了物探,地下的矿体就一览无遗,其他的什么地质、钻探等方法都是浪费。

图片

另有一些国家基本没有经费和人员去开展那些精度高、成本大、周期长、操作复杂、解译难度高的物探;但他们又有进行物探工作的需求;比如去年审阅了一篇关于加纳的寻找地下水的论文,发现他们采用的物探方法大部分属于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且相关设备与技术比较欠缺,但当地的需水量逐年增加,现有水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地发展需求。

图片

目前国内物探行业的绝大部分从业者的物探知识比较丰富,但还是有部分从业人员对于物探技术一知半解,且对一些方法技术的理解过于机械;比如高密度电法属于国内工程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技术,但见过一些单位和人员在开展高密度电法时,眼中只有温纳装置,在他们看来好像高密度电法可以近似等同于温纳装置,所以在说到高密度电法的优缺点时,基本是套用温纳装置的特点。

图片

所以不管从国外不发达国家的现状,还是国内部分物探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来说,普及物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基本操作、基本规范、基本要求、基本思路等,很有必要;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套比较实用的、比较简单的、容易上手的技术手册,供他们在解决简单找水、找矿问题时,提供指导或参考,从而尽量避免他们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

图片

如果要编写该类赤脚物探员手册,可以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编写(比如重、磁、电、震、放等方法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勘探目标物类型进行分类(比如地下水,不同类型的金属矿等),还可以分不同勘探深度进行分类。

不过由于赤脚物探员一般是基于寻找特种目标体的情况而选择手册阅读内容,比如某人想在某地找200米之内的生活用水,可以直接查询赤脚物探员手册中的地下水寻找内容等等。所以或许该手册可以考虑基于目标物类型进行编写。如同《赤脚医生手册》一样,按照不同病进行分类,便于查找。

图片

曾阅读过《Everyday AppliedGeophysics》的小册子,其中有些内容和方式值得借鉴。

图片

基于以上分析,感觉编写《赤脚物探员手册》也是必要的,虽然需求量远远赶不上《赤脚医生手册》,但如果该手册能为某些人提供一些帮助,则也是幸事一件!

图片

如果要编写《赤脚物探员手册》,其工程量很大,编写周期也很长,要想写成比较系统的手册,对编写员的要求也蛮高;至少要能试着基于需要寻找的目标体的基本情况,从初中的基本知识开始梳理,并试着与不同的物探技术进行关联,并理顺其中的核心内容,从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理论到实践生产。我自问:是否具备这个能力?目前来说,我还不敢说有把握,特别对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方法技术,到时免不了还需要寻求更多人的帮助;不过路总需要有人去走,正如鲁迅说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067-1446764.html

上一篇:毕业设计与宣传
下一篇:[转载]从耳朵听力检查,到地球物理勘探,再到科学基点
收藏 IP: 218.76.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4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