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信息不等于知识

已有 5176 次阅读 2012-5-2 16:51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 信息, 朋友, office, justify

我连续撰文寻师,有朋友回应说:“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实在太多,主要靠自我训练是完全可以的。”他及其他一些朋友认为,有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又有什么不知道的呢?为何一定要老师引领?

现如今的确是一个信息时代,人们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着信息,不管与我们有用没用,总之它们铺天盖地地向我们飞来,比有形的雪花还多!

如果这些四处纷飞的信息变成纸片,或许早将我们淹没得无影无踪了,我们甚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可是,信息虽然是客观的,却载着他人的主观意识,包括发送给你的人的目的——假如真正深究起来,光花在辨识上的功夫,足够我们站到一边落寞的了。

人类不是计算机,不能将大把的时光用在处理漫无边际的信息上,那样我们的人生将毫无美好可言。我们只选择我们需要的信息,拒绝那些“毒害”我们的信息,譬如不要本钱的买卖如何赚钱,那谁在公园里咬了那谁家的狗,等等。

有一位朋友直言不讳地说:“井底之蛙大抵如此。”他是指责我“总发一些空洞的东西并乐在其中”,而他不知道这也是我寻师的原因之一。

知识不等于信息,更不是搜索的结果,而在于学习和探索,这其中个人的努力当然重要,导师的引领也并非无足轻重。这个世界上,当老师的不是“吹”你的风儿,而是“挡”你的山峰,为什么这么说?

谁都知道山地难行,攀登高峰更难,假如一个为人师者,在学术和精神上如一座山峰横在求学者的面前,那么会激发出好学者巨大的潜力,使之抱定目标迎难而上,这样方可另辟一方天地出来。

一个人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博闻者,即什么事都知道一点,也能讲出个大概之所以然,却始终没有新的创造,如同计算机的储存器一样。

我当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很多信息于我过目即忘,因为我没有必要记住它们。其实,有一点我十分同情韩寒,原因是我写作之中,很多时候也不记得自己写的文章,因为写作本身即是我自身的探索过程。如果方舟子等人以此来打我的假,我自然不会如韩寒一般辩解,我相信我最好的文章是我的人生,而非那些点滴感受和思绪叠加起来的文字。

知识的另一重要特性是,它可以让你终生受益,信息却做不到这点。而假如因为我所获取的信息有限,说我是“井底之蛙”,我会欣赏接受的,毕竟水井之外也只是一方天地,我心中装有整个宇宙即足矣!

为此,我将继续寻找导师。

 

2012年5月2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566120.html

上一篇:没有导师的年代
下一篇:答梁应权博士
收藏 IP: 58.54.103.*| 热度|

5 许培扬 刘洋 张骥 赵凤光 czhc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