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定很痛恨“论资排辈”;但我也相信我们很多人在遇到一个新观点、想法、事物或其他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掂量着背后的倡议者是否有足够的分量。如果分量足够,我们接受;如果不够,我们不屑或者排斥。即使是同样的观点,差不多的内容由不同“资历”的人提出来,所获得的认同(credits)可能完全不同。这其实可以从《科学网》博客博文的点击量、跟帖率、回复率、推荐数等指标略见一二。
如果很认同一个人就全盘接受他的所有;如果很不认同一个人就对其全盘否定。而“很认同”和“很不认同”可以完全由某件事或某方面决定。与“个人崇拜(或崇拜的反义词)”无异。中国向来有这个传统。连毛XX这样的伟人都难逃此劫。生前被奉若神明;去后尸骨未寒就有很多人开始对其全盘否定。好在有另一伟人邓XX能客观掌舵,最后功过七三分。这好像是个国际“潜规则”,斯大林死后日子也不好过。学术上也不乏相似的例子(比如郭XX,周X等)。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就事论事,真正客观地对一件事(包括自己做的)或一个人(包括自己)进行评价?(我坦言我不能;但那些“能人”应该能。)这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能力。
在被西化的同时,还要记得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是精华的。“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说明年龄、资历不应该是能力考核的主要条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明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会犯错误的,不要因为他/她的某些缺点或错误就对其全盘否定,因为人(所做的事)也都不是一无是处的。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别人一提出来就猴急。
(写得很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