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马克思主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博文

评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已有 4734 次阅读 2011-6-16 20: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office, style, 兰西

评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把他自己的哲学称作“实践的哲学”,“实践的一元论”。他在《狱中杂记》写道:“‘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一元论’这个术语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不是唯物论的一元论,或者唯心论的一元论,而是具体的历史行为中的对立物的同一性,换句话说,就是与某种有组织的‘物质’、人所变革的自然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具体的意义上的人的活动[]

可见,葛兰西所谓的“实践的一元论”,就是把实践理解为主体和客体、意识和存在、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在他理解的实践中,实践具有本体的意味。他在《狱中杂记》中写道:“在实践的哲学看来,‘物质’不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给予它的意义来理解。。。。。显然也不可以按照各种唯物论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来理解。虽然可以在总体上考察构成物质本身的物质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力学的等等)属性,但是,那只能在那些属性成为生产的‘经济因素’的限度以内。所以,不可以把物质作为它本身来考察,而必须作为社会地、历史地为生产所组织起来的东西来考察。对自然科学也应相应地看做主要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可见,葛兰西理解的实践不仅仅是作为获取知识的的方法论上或者认识论上的实践,而是以此为基础去理解人们历史所理解的物质、客体、存在等概念。

在他理解的实践中,实践不仅具有本体的意味,还是一元的本体。哲学史的二元论唯心哲学,想通过承认主体和客体、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的绝对对立的二元存在来理解并构建对世界的认识。马克思批判了这种想超于一元唯物论和一元唯心论的二元论,其实也就是唯心论,因为他们没意义到存在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元唯物论,认为存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在自然辨证法的历史上,存在先于后者。

其实,葛兰西的“实践的一元论”并没有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以及存在是第一位、意识是第二位的观点。他对物质或存在的理解,不是一种先于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的存在,(尽管他承认这种先于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的存在的(物质的)存在),不是“按照各种唯物论的形而上学的意义”上理解的存在,而是把物质或存在的理解建立在实践反映论基础上的、人类历史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先于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的存在的递进认识的作为构建人类理性知识体系基础的存在的概念理解。他所构建的“实践的一元论”只在告诉我们,人类对物质或存在的认识,是在人类历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递进形成的。人类历史实践,作为后于“作为形而上学”物质存在的存在,是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向前发展的序列中的一环。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作为这种一元序列的一环,被先于“作为形而上学”存在的世界发展所驱动。人类不可能超越这一环回复去“形而上学”地理解那个“作为形而上学”存在的世界并进而把握其对自身的决定力。那些要声称要超越这一环的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形而上学的,或者按作者的理解,都是反映主体综合价值观的哲学知识体系。而作为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中的个体实践,本身也是镶嵌在总体实践中并构成其中的一环,是被先于该个体实践的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世界的发展所决定或所驱动。因而,个体主体在理性上认识到这一点之前,也不可能在理性上超越自身的实践去理解和把握先于其自身实践的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任何在理性上没有以此为前提的个体主体对存在的声明,都只是反映了该个体综合价值观或实践内容的意识形态。

然而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中的任何个体的或者部分的实践主体,想要超越自身的实践,即想要超越作为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世界中的一环的自身实践,就必须先要认识先于该自身实践的是如何发展生成为自身实践的。这就是科学的内容了。但是,在科学之前,我们要经历这样一个理解过程,即存在是普遍且动态联系的,实践是主客体、存在和意识、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实际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只批判性地为构建人们关于理解存在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提供了方向。他没有为所构建的“一元实践论哲学”构建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他的哲学理论不是科学的,只是哲学地反映了其本身或者其所代表的西方弱势阶层的意识形态。他在构建实践的一元论哲学知识体系之前,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构建这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什么性质的。

如果葛兰西在构建实践的一元论哲学知识体系之前,意识到自身是要为人们理解人类历史实践所触及的一切存在构建一个描述体系,并意识到这个知识体系的前提必须是人类历史实践所形成所有的各种各样(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的知识体系,并意识到该实践的一元论知识体系必须以所有的历史的知识体系为逻辑前提才是会是科学的。但是,他没有。这就导致了,他在构建一元论实践知识体系的时候,不能确立存在是普遍且动态联系的观点。没有这个观点作为逻辑前提,其所构建的一元实践就只是个体主体的实践。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特征,也是国内目前提的所谓“实践唯物主义”的特征。

没有以存在是普遍且动态联系的观点为基础,就不可能构建决定或生成个体实践的人类历史的间接实践和集体实践。集体实践,是个体实践之间在时空上的普遍联系的有共同本质特征的集合体。不承认个体实践是由历史的间接实践和集体实践的生成的,就会导致个体主义、存在主义、诠释学、弗洛伊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等反映西方国家主体综合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哲学知识体系。当代中国,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他西方哲学流派的时候,一定要主义到这一点。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上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成个体实践的历史的间接实践和集体实践的历史前提,他们的批判是无力的,只能是文化上的主张和批判,只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弱势阶层的意识形态。、

西方发达国家弱势主体的阶级意识形态不等于东方不发达国家的国家意识形态,因为两者的实践前提在人类历史的总体实践中所处的环节不一样。虽然,两者看起来有点像。

2011610日)


[] 葛兰西:《狱中杂记(选)》,第372页。

[] 葛兰西:《狱中杂记(选)》,地465-466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4399-456064.html

上一篇:制度即自然实践所有制
下一篇:机器生物人
收藏 IP: 219.141.236.*| 热度|

2 吉宗祥 侯成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