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如春梦痕依旧
1978年的我才1岁,刚在吃奶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来。到了今天要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我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回首往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时不知从何处说起。顺着回忆的小溪,我的思绪猛地回到了童年,曾经的往事历经二十多年竟然没有一丝的模糊,仍然历历在目。于是,那些尘封的记忆,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飞出来,飞出来了。
“小时候”,这个概念一般指的是上小学前一直到上初中这一阶段。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关于吃的一切。那个时侯物资匮乏,感觉大家都很穷,但是可以吃的东西却很多。菜园里有韭菜,有葱,有萝卜,可以随便拔出来吃;槐花可以从树上采下来生吃、蒸熟了吃;玉米面饼子就着鱼吃特别香。还有秋天可以到地里去弄点花生、地瓜、土豆、玉米,然后生起一堆火烧熟了吃;吃完之后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层黑乎乎的灰。而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吃法是多么地不卫生和不可思议。但是那时候水果却比较少,甜瓜、香瓜和西瓜一般都是见不到的;而苹果和梨也比较少,桔子更是几乎见不到,香蕉也只是在书上才能见到。直到我上初三的时候,才在姥姥住院去探望她时吃到了菠萝。
那个时侯一分钱可以买一块水果糖,几分钱就可以买个本子或一只铅笔,所以就有了“捡到一分钱交给老师”的故事。冰糕五分钱一支却感觉有点贵。特别是在割麦子的时候,往往有一些小孩子骑着自行车驼着一纸箱子冰糕,高喊着:“冰糕,冰糕,花生冰糕”。这个时侯正在地里干活的孩子就待不住了,等待着家长的行动。记得那一年,我和叔叔、爸爸三个人用拖车拉着一车麦子去粮所交公粮,中途汗如雨下,特别是上了一个大坡之后,三个人都是精疲力竭了。叔叔说:“我们真是跟牲口一样出力!”。这个时侯,爸爸在路边买了三只大雪糕,可能是两毛钱一只吧,比普通的冰糕要大得多。吃了一口,感觉到那种甜滋滋的味道渗透到了心底,真个身子也立刻降温了。吃过雪糕之后,我们三个人才一鼓作气,把粮食顺利送到了粮所。
小时候玩得快乐不快乐?快乐。那个时侯确实是无忧无虑,可以整天想方设法地嬉戏玩乐。玩过的游戏有丢沙包、捉迷藏、弹玻璃球、打纸牌、叠纸飞机、跳橡皮筋、打弹弓、造弓箭。我还有一项手艺,就是会刻木头刀剑。曾经有一阶段自己积攒了大约十几把木刻的刀剑,然后傍晚就在脸上蒙上红领巾,扮作“蒙面侠客”,挥舞刀剑。我还喜欢用泥巴做成手枪,放在太阳底下晒,但往往晒好的手枪会产生裂纹。快过年的时候,我还喜欢放鞭炮。有时候自己的放完了,就去捡别人家放完后剩下的一些残缺的鞭炮头,也曾经被这些东西所炸伤。那个时侯村子里有电视的很少,只有那么一两家有12英寸的黑白电视。一到晚上,大家就拿着小凳子,跑到有电视的人家,像看电影一样注视着那个小小的屏幕。电视节目非常精彩,有《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小孩子们往往看得流连忘返。
但是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除了开心地玩乐之外,还需要辅助家长干些家务。那些欢乐的表象下面往往也埋藏着很多的忧伤,那就是生活的重担。首先是看瓜。看瓜是比较轻松的事情,可以搭个瓜棚,在里面看书。然后是拔草,割麦子,刨花生,掰玉米,种麦子,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复杂,都需要出力和流汗。拉犁主要靠人力,一天下来,肩膀就压得红肿起来。条件好点的人家用牛和骡子就省力得多。锄豆子更是难度很大的一项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和下土。这个时侯不能暴露出自己身上的肉,更不能怕热脱下背心,因为热辣辣的太阳足以把皮肤晒得爆皮。而且,锄豆子是很慢的细活,如果不熟练的话,往往把豆苗锄掉而杂草保留下来了。一上午只能走出短短的几米远,看看还剩下的一大片,就想到什么时候才能忙完啊,令人感到心烦意乱。
为了多挣点钱,农民们自然就种点经济作物,种的最多的就是西瓜。西瓜的味道是甜蜜的,但是关于西瓜的回忆却大部分是痛苦的。小时候家里穷,也曾经去偷过西瓜,那种胆战心惊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家里居然也种了西瓜。天太干了,没办法,只得去挑水浇。将近一亩地的瓜,得需要多少担水?我已经懒得去计算了。只是记得那天晚上我的肩膀脱了一层皮。瓜终于熟了,家里人却只能吃最小的和已经烂了的,因为大的西瓜是要去换钱的,乡下人叫“卖几个大钱”。是啊,庄稼地里,一年到头到底什么东西能值钱啊!准备了一车瓜,怀着希望去赶集。还得早起,去占地方,于是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推着农村的一个轮子的小推车,一步步向集市走去,满怀着沉甸甸的希望。当城市里的瓜五六毛钱一斤时,乡下的却只有一毛钱,甚至几分钱一斤。满满一大车瓜,几百斤,却只值几十块钱。如果正碰上天下雨,那么再便宜也得卖。瓜卖了,车子轻了,可是心更沉重了。今天,西瓜多了,人们也有钱了,可以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来买上几个一块多钱一斤的西瓜。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西瓜时,这些痛苦的烙印往往会刺痛我的心。
后来我们就告别了快乐的童年,终于可悲地长大了。上完高中,念大学,又继续读研究生。整个的世界也好像突然间开放了,一切的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我接触到了了电脑,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就像吸毒一样无法戒除。在电脑上上网,聊天,上bbs,打游戏。大约在2000年前后吧,BP机很流行,我也配过一个,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而当时手机还比较昂贵,甚至很多大学的老师都没有。但是很快的,大约01年02年的样子吧,感觉手机这玩意一下子就普及了!然后北京的房地产热了,教育产业化热了,医疗保险热了,买车热了,考公务员热了。而学术界的有搞纳米、搞新材料、搞生物、搞能源的,也都炒热了起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弹指一挥,换了人间。曾经不止一次地聆听电视剧《年轮》里的主题歌:“高高地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听着听着就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就不由自主地怀念自己的理想。面对这个纷繁多变的社会,我们已经感到无所适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却又带来了我们精神上的空虚,老是没有一种归属感。当然,这也给了我们这一代人极大的挑战,看看我们能否接过父老先辈们的重担,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七十年代末的生人,丧失了很多机会,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东西,也许算是一种财富吧。这些零星的、片刻的回忆,美好而又苦涩,令人惆怅却又发人深思。悠远的思绪还是不得不重新回到沉重的现实之中,为了我们的理想(如果我们还有理想的话)而奋斗。拍拍身上的灰尘,我们又得重新上路了。突然之间又回想起在中学时念得很熟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但是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