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戴锋

博文

『云作战』实战运行机制(2)

已有 1897 次阅读 2022-8-21 10:06 |个人分类:【云作战】论文与论题精选系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 锋启云涌

摘要要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云作战的内在效力,就需要建立合理、规范、有效的实战运行机制。云作战的实战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流程机制、运行反馈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这里简要论述其中的运行反馈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

二、运行反馈机制

根据图2.33所示,云作战的运行机制中,方案设计和指挥决策有其自身所需的反馈流程,这蕴含于云作战运行的主体流程机制之中。除此之外,云作战运行过程中还包括三方面反馈处置机制,即信息通联、力量部署和协同打击反馈处置机制。反馈处置机制的作用,是对云作战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实战效果,进行及时获知、反馈与处置,确保作战任务与目标的有效达成。

信息通联反馈机制

作战指令、战场情报、力量信息的快速传送与互通,是信息通联体系应有的正常功能,也是确保战场取胜的前提条件。信息通联有三个基本反馈机制。

第一,情报信息反馈处置机制。情报信息反馈处置机制,是指战场情报与作战信息回馈至指挥机构的制度规程及其运用过程。情报信息反馈处置机制的基本功能是,将实时采集的情报信息反馈给指挥决策机构和方案设计部门,以帮助指挥决策者和方案设计者,对作战方案和战场决策进行及时且必要的调整和管控。这个机制可以通过运用云作战行动中的信息采集模式得以实施。

第二,信息通联反馈处置机制。在作战过程中,通信设施本身可能发生故障,需要维护和维修。此外,为了干扰我方的力量运作,敌方也会通过各种方式破坏我方的通信设施。信息通联处置机制,就是保障作战相关信息能够正常流转的作业规制与操作程式。信息通联一般处于三种基本情况之一,即正常运转、发生故障和遭受破坏。针对这三种基本情况,信息通联处置机制就是,信息通联系统正常运转时努力维护好,发生故障时积极维修好,遭受破坏时迅速处置好。因此,信息通联处置包括:常规处置,维修处置和应急处置。常规处置就是,在信息通联体系正常运转时,精心使用、定期养护,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维护机制,确保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工作;维修处置就是,当信息通联体系出现故障时,通过严谨有序的故障诊断、分析和修复程序机制,迅速排除故障,恢复其正常运行能力;应急处置就是,针对敌方的人为干扰和致障,使信息通联体系功能快速恢复的一系列操作行为规程。战场上,敌方破坏我方信息通联体系属于作战行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求建立一整套严密、完备的处置规章、制度与流程,以应对信息通联体系出现的各种紧急和突发情况,这就是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是保证战场信息通联的关键机制,它要求事先制定缜密的评估和预案体系,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响应,评估事件的破坏状态和危机等级,迅速启动相应预案,动用预备资源实施紧急处置,确保信息通联功能得到快速恢复。信息通联处置的基本流程是,实时监控通信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并采取定期采取常规保养措施。如果设施发生故障,判断是自然发生,还是敌方攻击所致。如果是自然故障,启用正常修复机制;如果是敌方攻击所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第三,重大故障反馈处置机制。重大故障反馈处置机制,是指将作战装备与设施发生重大故障及相关信息,回馈至指挥与保障机构的制度规程及其运用过程。重大故障反馈处置机制的基本作用是,如果敌方攻击导致信息设施损毁严重,造成重大故障,难以迅速排除并恢复应有功能,且又无法通过现场应急响应得到有效处置,则需要及时反馈给指挥决策机构和设备保障部门,以便采取应急保障措施,及时修复损毁设施,或在必要时对作战方案、决策指令进行快速的内容修改或指令调整,也可酌情采用相关变案。

力量部署反馈机制

力量部署反馈机制是指,及时反馈力量部署情况、信息的实施规则和处理流程。力量部署反馈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在作战力量实际部署过程中,将具体进展或意外情况,按照预先确定的实施规则和处理流程,及时反馈给指挥决策机构;如果遇到原方案(包括预案)中未考虑到的重要情况,需要立即告知指挥决策机构,并采取必要的应变处置措施。力量部署反馈处置机制有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投送反馈处置机制。力量投送反馈是指,将投送相关信息回送到指挥决策机构的过程。在作战力量投送时,若发现战场环境及条件与预先想定的投送要求有较大出入,并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局,就需要启用投送反馈处置机制。投送反馈处置机制,就是针对力量投送反馈的相关情况进行处置的实施规则和流程。

第二,路径反馈处置机制。投送路径反馈是指,在作战力量投送时,投送路径的有关情况回传到指挥决策机构的过程。在作战力量投送过程中,如果投送路径被敌方发现,则存在作战部署意图泄露风险;或者敌方对我方力量预定投送路径已有严密监控,并设有埋伏。当这些情况关系到全局作战时,需要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方案设计部门或指挥决策机构,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这就是投送路径反馈处置机制。

第三,力量配备反馈处置机制。力量配备反馈是指,力量配备情况实时回馈到指挥决策机构的过程。通常,作战方案已有力量配备的具体设计,但在实际作战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现实环境的特殊性不利于原定力量配备;第二种是由于敌方力量体系的变化,使原定军兵种力量和武器装备的组合配置难以充分发挥作战效能。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到指挥决策机构,以便采取应有的调整措施并予以具体实施,就是力量配备反馈处置机制。可见,力量部署反馈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针对各种情况制定完整、严谨、专用、有效的反馈处置实施规则和规范化流程。

协同打击反馈机制

作为云作战实施的重点环节,力量体系的协同对敌打击将直接决定着作战的最终结果。由于协同打击往往涉及多个军兵种和多种打击武器,它们的联合行动是一项复杂工程,其中难免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而这些情况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则可能全面降低作战效率,甚至成为战场失败的关键因素。协同打击反馈处置机制是指,及时反馈联合作战协同打击效果的实施规则和处理流程。协同打击反馈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际的联合对敌打击过程中,将参战军兵种力量、武器装备体系相互协同效果等实时信息,尤其是出乎原先预想之外的重要情况,及时反馈给指挥决策机构或方案设计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协同打击反馈机制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目标协同反馈处置机制。目标协同反馈是指,实际作战过程中,各军、兵种力量攻防打击目标的一致性信息,实时回送到指挥决策机构的过程。在攻防打击过程中,如果因为敌方干扰,致使各军、兵种力量打击目标缺乏一致性,就构成目标不协同。这里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目标,而是各军、兵种力量均有自己的打击目标,这些目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谓一致性,是指各军、兵种力量均有各自的打击目标,但从全局意义上看,却是在协同、合力打击敌方的主要目标体系。如果打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则需要将战场实时信息及时告知指挥决策机构,通过指挥决策机构及时修正作战指令,调整相关力量的打击目标,实现对敌目标体系打击的协同性,这个过程就是目标协同反馈处置机制。

第二,火力协同反馈处置机制。火力协同反馈是指,打击火力体系的协同性信息,实时回送到方案设计部门或指挥决策机构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打击火力协同性,意味着各类射程和射位不同的武器装备,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火力优势和打击效能,并共同确保有效摧毁敌方目标体系。在实际作战中,敌方会通过强行压制我方某些火力,制造假象误导我方火力等方式,干扰我方的打击体系,致使我方无法实现火力协同,而难以发挥打击体系的最大整体效能。因此,依照反馈处置规程解决火力协同问题,即针对火力体系在打击行动中的不协同性,将战场实时信息按照规定要求传回到指挥决策机构;并根据规范流程,调整火力打击体系结构或关系,以便提高打击火力体系的有效协同,这个过程就是火力协同反馈处置机制。

第三,弹器协同反馈处置机制。即便力量部署再合理,武器装备优势再大,如果弹药保障无法及时跟进,就将无法确保打击的持续性,还有可能因此丧失战机而无法取胜。云作战强调的是机动作战为主,弹药保障尤为重要。弹器协同反馈是指,攻防打击武器与所需的弹药类型、数量以及供应状态等信息,实时回送到指挥决策机构或后勤保障部门的过程。实战中,我方的弹药供给体系难免遭到敌方的全力破坏,进而导致我方的武器装备无法发挥火力打击的最大效能。所以,针对弹药供给不足对打击火力保障上产生的影响,通过实时信息反馈到指挥决策机构或后勤保障部门,以便采取灵活机动的保障与协同策略,确保打击武器能够得到充足的弹药保障,以使弹药供给与火力打击武器装备体系保持高度协同,这个应用流程就是弹器协同反馈处置机制。

三、运行保障机制

2.33还表明,云作战的实战运行中,方案设计、指挥决策、信息通联、力量部署和协同打击五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基础。所有这些保障机制对于实战运行是必不可少的,统称为实战运行的综合保障机制。

方案设计保障机制

相比以往的作战而言,现代及未来作战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军事技术与力量体系,作战方案的设计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多方面支撑。因此,正确的云作战方案体系,不仅是军事智慧的体现,也是作战设计保障体系催生的主要结果。作战设计保障机制,是指有效运用战场情报、军事智慧、专家智库、描述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等设计辅助要素的基本规范及运用流程。战场情报是作战设计的基本依据,军事智慧是作战方案的内在灵魂,专家智库是作战设计的知识助手,描述方法决定着作战方案的表现形式,仿真、评估等现代技术手段是作战方案设计的辅助工具。方案设计保障的基本流程是,根据战场情报及相关分析,确定是否作战以及作战形式和规模;根据作战任务和目标,运用军事智慧,设计作战方案构想;借助专家智库完善作战构想,运用描述方法完成作战方案细节;通过推演仿真与综合评估,分析和判断作战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指挥决策保障机制

现代作战是体系化作战,指挥决策的任何细节性失误都可能导致作战行动的失败,而指挥决策保障机制是避免指挥决策失误的重要环节。指挥决策保障机制是指,综合利用指挥决策辅助系统、情报通信网、战场态势跟踪系统等军事技术手段的具体规范与实施流程。指挥决策辅助系统,是指智能化军事决策知识库及其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在指挥决策辅助系统中,存储了大量战场环境数据和知识,融合了军事决策的智能推理技术,具备了强大的策略自学习功能,可用于作战策略及其运用效果推演,析出当前决策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示战场发生突变时可供参考的应对策略。指挥决策辅助系统是指挥决策者大脑的延伸与拓展,能够帮助决策者更细致、更完善地考虑指挥决策可能导致的作战后果,提高决策的成功率。情报通信网,是作战指令、战场情报和力量协同等相关信息的传输平台,是指挥决策和作战行动的基础平台。战场态势跟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的实时数据,分析、预测战场态势可能的发展结果,给出战略、战役和战术不同层次的趋势性预警。

信息通联保障机制

现代作战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体系化作战,没有强大的战场信息通联能力,多军兵种、多类武器的联合作战将无从谈起。所以,信息通联保障是未来任何形式联合作战的基础支撑。信息通联保障机制,是有效保障战场情报、作战信息相互通联的实施规范与运行流程。信息通联保障主要包括指令传达、情报采集、信息互联三方面的设施保障。指令传达设施保障就是要,在作战准备与行动期间,确保指挥决策与作战指令传达的通信系统与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使各类参战力量都能及时接收到自身任务及相关作战指令。情报采集设施保障就是要,确保传送战场情报、力量协同、战情通报等信息的军事基础设施,始终处于有效、可靠的工作状态;如果设施出现故障,则能迅速做出诊断并完成修复,不会因为设施故障而贻误军情,并通过严格、规范、细致的作业流程,实施高质量、科学化的保障机制。

力量部署保障机制

云作战要求作战力量的大范围部署和机动,而这需要强大的运输和投送能力作为保障。此外,在兵力运送和装备运输过程中,战场环境、敌情变化和投送作业都会对力量部署产生影响,有关信息的传输也必须得到通信系统的基本保障。所以,力量部署保障是综合性保障,也是作战行动启动的前提条件。力量部署保障机制要求,针对作战行动的任务目标、敌我态势、环境特点、投送资源、情报获取、通信设施等环节,建立完善的力量部署保障运行规范与实施流程。这样的规范与流程包括:借助目标规划方法对行动目标进行体系化分解,借助态势评估方法对敌我态势的进行预测和判断,借助系统诊断技术对作战环境特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借助后勤管理方法对投送资源进行规划和运用,借助整个侦察体系设计相应的情报获取途径和方式,借助国防动员体系和军民融合方式使用作战所需的通信设施。

协同打击保障机制

力量部署完毕之后,攻防火力的协同打击,需要武器装备处于可靠和有效状态,所用弹药得到充分供应,以及通畅的作战指令和统一的打击行动。因此,协同打击保障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协同打击保障机制,是确保各军兵种打击力量相互协同的实施规范与运行流程。这样的规范与流程包括:武器装备的维护、维修制度与规程,作战指挥信息传输系统的保养流程和实用规范,各作战云内部以及云与云之间密切配合规制,武器装备使用规章,所需弹药供给方式与流程等相关内容。因此,协同打击保障机制要求,确保武器装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作战指令及时、通畅下达,各军兵种力量打击行动有序、统一,所需作战物资充分供应。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友情提示】本文素材选自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更加完整、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参见:

1. 《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科学网: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195&do=blog&classid=177502&view=me&from=space)

2.『云作战』论点信息系列(微信公众号:云作战)。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不涉密;作者对在科学网所发表的“云作战”相关原创文章拥有版权,侵权必究。

联系作者电子信箱:fengdai@126.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352007.html

上一篇:『云作战』实战运行机制(1)
下一篇:『云作战』的战法原则
收藏 IP: 183.167.7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