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ouq

博文

科学家要聪明一点

已有 3118 次阅读 2014-8-28 20:14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环境, 替代计量, 开放科学

科学家总体来讲,是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去提高别人的效率,可是轮到自己就苦哈哈的。任何公司都乐意,对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行投资。可是,科学家几乎忙到忘记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很少想到,其实自己的科研工作可以更加舒适。显然,科学家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Tim Berners Lee有这样的觉悟,所以他发明了网络来帮助科学家传递信息,可是,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却仍然艰难地影响着科学界。

现在的科学家,可以坐在家里,玩弄着手机,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商家会根据自己的购物记录和消费水平,推荐自己中意的产品;打开Flipboard之类的app,可供订阅的频道各式各样,它们争先恐后地改良自己的信息界面,选择精华的内容,来吸引读者;在任何有网的地方,数不尽的歌曲和视频,可供挑选……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想读论文,仍然得坐回电脑前,面对枯燥的文字,聪明一点的可以在平板上,通过网站上的RSS订阅器,看看最新的论文摘要。在此之外,没有任何进步,有的期刊明明都出版到第8期了,网站上还只有第1期,第5斯的纸质版还没寄到作者手里;有不少科学家还在用文件夹管理文献,聪明点的用单机版文献管理软件,可是别想点下收藏就把喜欢的文章收归囊中,更别想打开某款应用跳出来的刚好是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因为科研可用的应用基本上没有。

其实,学术成果的出版形式和传播形式可以分离的,完整的论文可以分割成片段进行传播,不同期刊相同主题的论文可以按频道订阅;其实,学者开会的视频、讲座的视频、制作的PPT,都可以加工成传播单元,有网的地方就能学习;其实,科学家可以通过APP评论看到的新鲜论文,而不仅是分享美食和旅途的照片;其实,科学家可以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完成很多过去看起来刻板的内容……

简而言之,现在的科学界,更像过去的卖方市场,出版商(包括期刊社)缺乏动力去改进服务,主管部门只会为科研产出投入经费,但是科研环境如何,并不关心,所以科学家自己要聪明一点,争取让研究过程更舒服些。可是谁出这个头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629-823068.html

上一篇:科学网继续向新科学网学习
下一篇:一项有趣的替代计量学实验
收藏 IP: 202.114.66.*| 热度|

3 武夷山 李方和 QDA20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