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ouq

博文

《替代计量学:概念、指标与应用》的序

已有 5446 次阅读 2019-12-11 14:55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交流则是保障科技发展的基本要素。科学交流本身是个宏大的体系,涉及到基金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出版商、图书馆、科学家等多方主体,包括学术产出的形式、规范和标准,学术成果传递和过滤的路径和机制,也包括科学交流软件、工具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科研各阶段数据的存储、保障和利用,乃至整个科学交流过程的管理,其中离不开对科学研究的评价。因此,科学交流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精心的设计。

自1665年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问世以来,以印刷术为技术基础、纸质出版期刊为代表的科学交流体系,逐渐取代了以往以手抄书籍为基础、学者书信往来为主体的科学交流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科学交流效率。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为科学交流提供了先进的工具。21世纪,世界全面步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智慧互联网时代,科学交流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创新性的网络科学交流平台和工具不断涌现,科学交流呈现出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学术成果和科学交流的形式不断丰富,并且相应的数据得到记录和保存。数字原住民一代的科学家开始步入历史舞台,新一代科学交流体系已经呼之欲出。

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是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网络计量学(Webometrics)与大数据(Big Data)结合形成的新兴交叉研究主题,专门测度网络环境中多方主体与学术成果之间的活动与交互,通过采集和分析科学交流全过程的数字痕迹所形成的数据,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科学交流体系和面向学术成果全面影响力的定量测评体系。社交媒体数据是替代计量数据的重要来源,但是替代计量数据来源并不局限于社交媒体,它还包括主流媒体、灰色文献等。虽然替代计量学在2010年才正式提出,但是它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并且一直有学者在做相关的探索性研究。替代计量学的理论研究似乎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是替代计量学工具和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出版商都已经开始提供替代计量数据或替代计量服务,主要用于信息检索、科技评价、知识发现等领域。

替代计量学的名字本身是令人疑惑的,第一它没有指明研究的具体对象,第二它极易令人问出“替代什么”这样的问题,进而衍生出“替代”还是“补充”的辩论。针对这一点,本书第一章做了详细的讨论,如果仍然感到疑惑,那么一个简便的方案似乎是放弃追究它的名字,直接去看它的定义!

本书是我们多年替代计量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试图通过三个“是”和三个“不是”来向读者说明本书的主要特点。

(1)三个“是”。第一,它是一本可供替代计量学教研参考的书,系统地阐述了替代计量学的定义、基本元素、相关术语、产生背景、发展过程、译名问题等基本问题,有助于理解替代计量学的“前世今生”;第二,它是一本研究型的专著,因此整体基调是从研究问题出发,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演、实证分析得到答案;第三,它是本“抛砖引玉”的书,替代计量学犹如一片待垦的原野,在书中我们发现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

(2)三个“不是”。第一,它不是从学科视角去构建一个新的学科,因而没有系统地阐述替代计量学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第二,它不是一本完备的介绍替代计量学的书,因为没有囊括替代计量学研究的各个主题;第三,它不是一本教会读者如何使用替代计量工具或服务的工具书,本书不涉及任何操作或分析步骤的指导说明。

全书分为三篇,共计八章。第一篇为概念篇,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替代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过程,包括其定义、基本要素、相关术语的辨析、产生背景和译名讨论等;第二章介绍了替代计量学的发展阶段和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脉络、主要阶段、学术活动、研究群体、资助情况、研究主题和进展等。第二篇为指标篇,由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第三章定义和划分了替代计量指标的主要类型,阐述了替代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构建了替代计量指标体系,并介绍了主流平台的替代计量指标体系;第四章介绍了替代计量指标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包括引文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探讨了替代计量指标用于反映整体关注度、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内涵,以及替代计量指标数据的生产动机和质量评价问题。第三篇为应用篇,由第五章到第八章组成,第五章论述了替代计量学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第六章讨论替代计量学在网络科学交流中的应用,第七实证说明了替代计量数据用于测度非科学交流方面的应用,第八章研究了替代计量学用于揭示新型学术成果交流规律。

本书的撰写和出版特别感谢合作者和导师邱均平教授和Brad Hemminger教授,合作者徐申萌博士、王曰芬教授、张洋教授、任全娥老师、刘春丽老师、肖婷婷老师,感谢我的学生曹雪婷、别克扎提·木拉提、尹梓涵、李龙飞、常梦里在文稿校对中的帮助,感谢Altmetric LLP提供的数据支持。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难免有所错漏,还请批评指正。

 

余厚强

于和平园

2019年1月9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629-1209646.html

上一篇:替代计量学:概念、指标与应用
下一篇:[转载]施一公读论文的建议
收藏 IP: 219.230.70.*|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