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酒的发明者是杜康,因而人们称之为“酒圣”。
自从有了酒,人们的生活似乎也随之丰富起来,情感也被激活了。
在唐宋诗词中,作者与“酒”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诗韵里夹杂着酒香。“酒”更是功能强大,借酒助兴,借酒壮胆,可以饯行,可以接风,可以浇愁,可以陶醉于山野,亦可引动诗情……..
我们不妨走进唐诗宋词,掬一捧千年琼浆,去感受诗人的才气、酒气,领略诗人的豪情、愁绪。
《行路难(其一)》中的“酒”出于“金樽清酒斗十千”。在这首诗中,前两句盛宴的夸张描写反衬后文的悲哀和茫然,诗人因不受重视而离开长安,政治仕途遭受打击,内心即忧愤又迷惘,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见。李白被称为“诗仙”“酒仙”,但此时美酒也无法吸引他的兴趣,因为他胸怀远大理想,有为国奉献的政治抱负,不甘心承认失败,不愿就此碌碌无为而去隐居,他不想“超脱”,不想永远沉醉在美酒中,他奋力去分析,去排解。可以说,此时的李白认为“酒”是意义不大的忧愁排解方式,寄寓的是他欲归隐不问俗世的思想,在矛盾与徘徊后虽内心抑郁,但他最终抛弃了这种思想,仍坚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酒”出自最后一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本诗先通过回忆自己被贬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的悲惨遭遇,感慨知交零落的孤独,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痛苦,更有自己虚度无为年华的无奈。前半部分笼罩着哀伤与凄苦的气氛,但作者看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恍然大悟,想到自己虽是老朽,但仍有年少的志同道合人,可以继承自己的志愿,感悟到天地生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规律,自己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也因志向有继承感到欣慰,自己也更加振奋,于是小酌一杯“酒”,让酒气在肚中回荡,自己身上也火辣辣的,增加了自己的热情。而上文李白诗中酒不能增强其豪情的原因是他的年龄仍未老,自己依然欲成大事,不甘放弃,不愿“沉醉”;而下文的刘禹锡年事已高,又有继承人与自然规律做慰籍,心中也便坦然,甚至奋发昂扬,酒便能增强其热情。
《水调歌头》中的“酒”出自小序“欢饮达旦,大醉”,与上阙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相对应。上阙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回到天上与否”这一选择中徘徊,但“又恐琼楼玉宇”,恐不自然的生活,而最终选择留在人间。下阙作者先恨月亮总在人们分别时圆,最后悟出事物都有缺点,自古就难以求全的道理。最终作者坦然接受自然规律给自己的打击和亲人分别多日的痛苦与思念,发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把酒问青天”中的“酒”既有宇宙意识,又寄寓着作者希望升天,超凡脱俗的愿望。作者在现实中备受打击,想要去天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想到天上的生活不尽自然,还是放弃了。还可以理解为作者想回归朝廷,又恐竞争激烈,最终不如在被贬之地坦然接受,乐观面对。“酒”中蕴含着作者对顺应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宇宙及人生的疑惑。下阙作者注意到月总是在人们分别时圆,起初对月充满埋怨,但作者想到人生和月亮总是有缺点的,自古就难以求全,对月亮更添了一份喜爱和感激,一是因为月亮使作者收获新的道理,变得更加乐观豁达,在排解成功后,作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及美好祝愿,注意到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大醉”,可知酒和月亮同是寄寓此感情的客观物象。(冯亮哲)
附三首古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古诗一: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诗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