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单位给家长们发儿童节福利,都是以子女不超过14岁为标准的,这样看来,14岁以前都算儿童的。
15岁才开始记日记,所以,童年都是留在大脑中的记忆。
14年的童年生活,大半段都是在动乱中度过,关于这些,在以前的博客中有不少涉及,不想再多述。
仔细回忆,动乱还没有发生的童年,相对宁静的童年,仍然有不少可以回味的幸福时光。
那时候,爸爸还在,他的服装店还在,父母双全,全家的收入还算可以,大家其乐融融。“六一”的时候,爸爸会给姐姐一些零钱,让她带着两个妹妹去玩,或去买点好吃的。
那时的物价很低,一毛钱大致可以卖五个柿饼,两包糖豆,两根大红果、三根小豆冰棍,五卷果丹皮....
大约五岁左右的那年“六一”,姐姐带我去史家胡同的少年宫,那里有好看的小儿书,我们那个年代看起来很好玩的玩具,还会放幻灯片。
那时,我剃着男孩子的头(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大人忙不过来,为省事,就给孩子们尽量抒头发弄短些),穿着妈妈用从箱底翻出来的作为嫁妆的绸缎做成的花裙子,感觉特别不好意思,怕别人把我当男孩子,笑话男孩子怎么还穿裙子。到了少年宫门口,说什么也不好意思进去,大我五岁的姐姐哄了半天,才肯进去,还得跟老师解释一下,这是我妹妹,不是弟弟,于是,和蔼可亲的老师就笑。
那时候,爸爸还健康,还没有生病;那时候,家对面的隆福寺一条街还很繁荣。记得常常坐在爸爸肩膀上,北京话叫“何儿(儿化音)了”,去逛隆福寺,路边的小吃店很多,爸爸给买一把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糖纸包装,很好看,装在棉袄兜里,一边走一边掏着玩,一边往外掉,到家差不多掉光了......
记得隆福寺口上有一家的混沌特别好吃,0.11元一碗,冬天,有时跟爸爸走累了、饿了,又冷,就吃一碗热腾腾的混沌,感觉特温暖。
缺少色彩的岁月,只有到了节假日,才会发现多一些色彩和活力。“六一”,天热了,孩子们都要换上裙子,五颜六色的裙子,配上白汗衫,显得特别精神。后来日子过苦了,每到“六一”搞活动,学校要求穿白汗衫的时候,都有些发愁,没有像样的白汗衫,有时只好从邻居家孩子借穿。(不知不觉又写叉了,开始忆苦)。
儿时的“六一”节,往往学校会组织各种活动,一一般是看电影,游园什么的。五分钱一场的电影,没有动画片,只有少量的儿童片,还有新闻记录片,很常见。排着队伍,穿着“五颜六色”花裙子的孩子们走在街上,成为那时候“六一”儿童节的一景儿。
留恋在妈妈怀里撒娇,骑在爸爸肩上逛隆福寺的日子,尽管这样的日子实在有些短暂。8岁多的时候,父亲离我们而去,然后,苦难的日子开始。经历了很多,我相信也收入了人生宝贵的财富。
半个世纪过去了,遥远的有些幸福的童年已经远去。现在我们视野可见的孩子们都不知生存条件要好多少倍,不知50年以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他们将如何评价他们的童年。
人生总有轮回。奔六的人了,总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老小孩,童心未泯,对于每个人,这个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是天性。
愿我们都能保留一份童心,快乐幸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