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候鸟式生活”初探

已有 2289 次阅读 2022-12-4 22:0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广东河源回到北京。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算是体验了一下“前候鸟生活”,不到一个月的“南飞”生活,还不算正式开启“候鸟生活”。说实在的,以前一直也没有想过要过“候鸟式”的养老生活,直到发现了广东河源那个“世外桃源”。

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好像还没有离开过这么长时间。去到相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不一样的气候,真的需要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才刚刚有点适应,又回到北京,朋友们多少有点不理解。凡事总有个渐近的开始,真正开启“候鸟生活”至少要在南方居住三个月以上吧。不知道明年能不能顺利实现这个目标。这次去就是个初探,把“巢”筑的更完善更舒服一些。

总之,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广东虽然算是大南方,大部属于亚热带气候,基本没有冬天,但短短一个月的河源生活,我们也是体验到了这里夏秋冬三季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幅度超出了我的预期,甚至可以一夜从夏天跳到冬天,尽管持续时间比较短暂。近一段时间广东东北部的河源,气候不是晴热就是阴冷,还真有点不适应呢。

曾几何时,“候鸟式养老”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有条件的中老年人一个时尚新潮的选择。不光是北方人到南方去避冬,也有南方人到北方避夏。当然,前者的规模远超过后者。原因大家都懂的。

在北京朋友聚会的饭桌上,聊天过程中,你总会发现有人在南方比如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置业买房。“冷向南飞,天热北归”这种候鸟式的生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当然这与近些年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等条件的改善,还有商业的运作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候鸟经济逐渐被炒热,尽管这几年有所降温,但前期积聚的能量还是比较巨大的。

此时,我的一些朋友已经南飞,过上了习以为常的候鸟生活。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候鸟生活到底好不好,是否有利于健康生活,众说纷纭,专家的意见也不一致。“一方水土适应一方人”,作为适应四季分明北方气候的人,是否真的都适合去南方过冬?有专家提出,北方的严寒并非一无是处,如严寒可以杀死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冬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空气清新,使人呼吸舒畅。寒冷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可释放压力,等等。

凡事有利有弊。传统医学认为,一年四季,天地万物皆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人也不例外。如果北方人在冬季飞去南方过冬,易导致“阳气外泄”,使本应“闭藏”一冬来补充和恢复的阳气,受到损伤。

如此看来我这本来就“阴盛阳虚”的体质当候鸟还有点不够格呢。

长期生活在北方的老年人,如果冬季避开严寒天气,去南方较热的环境中生活,会不会改变生物钟,造成老年人身体机能紊乱,导致抵抗力降低?

凡事因人而异,涉及医学上的事情更是如此,经历过了才有发言权。

当然,南方的气候对于有风湿关节问题,新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肯定有一定好处。一个月的体验让我感觉比较舒服的是,这里相对湿润的气候,使得冬季皮肤干燥瘙痒的问题大大缓解了,还有冬季加重的腰腿疼痛也有所好转。当然,一回到北京肯定又有反复了。

人的本性总期待时不时改变一下生存环境,感受一下新奇不一样的生活。既然条件已经具备,就趁着还不算老,身体适应能力还可以的时候,体验一下候鸟生活也好。令我有些惊奇的是,在Spring Woods, 不仅遇到了不止一个北京人,还遇到了好几个80岁左右的“老候鸟”,他们大致也是从我们这个年纪开始当候鸟的吧。他们南飞的目的地往往还不止一个,比如,一对从科学院大学退休、女儿在深圳工作的“80后”北京老人,每年都是从上海走起,今年多了从深圳到河源的行程,几天前又从深圳飞去海南。看到他们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状态,快乐的候鸟生活,真的很羡慕呢。

候鸟式养老目的地需要有好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有好的人文环境,这也正是我选择的重要理由。在Spring Woods不到一个月的生活,不仅体验了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也感受到了这里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人文环境,还结识了来自各地的不少新邻居,初步建立了新的朋友圈子,大家可以抱团养老。这些,都是当候鸟必不可少的。计划2023年的春节,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节日气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366533.html

上一篇:河源,客家人的大本营之一
下一篇:开战!免疫系统如何对付入侵的病毒
收藏 IP: 123.113.178.*| 热度|

2 宁利中 聂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