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才资源的泡沫,另一个是学校硬件资源的泡沫。
学校一方面花大笔笔的钱请来一些院士、牛人作客座教授、名誉院长、挂名博导;另一方面,舍不得好好珍惜自家人才,豪不怜惜地把自己学校的有潜力却名气不大“送”给了别的伯乐。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除了主任是本校的,其他基本是客座教授和名誉院长等牛人甚至院士,严格地来说,都是一年也来不了一次的外校的学者,当然碰到好的兼职教授一年来一两次作个报告。因为这些兼职人员实在没有时间,很忙,有的院士,而且还年过八旬,在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所兼职,哪有时间顾得过来啊。在学院介绍、申请重点学科、申报重点实验室、招收研究生、申报项目时,好多时候这些来自外校的兼职牛人一般是放在前面的,而自己人则很少见,有也是放在后面。虽然他们几乎不来学校,他们不用做项目,不用辅导学生(有本校的老师帮忙负责),但是学校或学院可一点也没把他们看外,在招生宣传、学校评估时,各个学校都把这些兼职人员当成自家人,而且还是自家的骄傲。其实真正的牛人就那么几个,结果每个学校一报,数量就太可观了,因为大都是重叠的[1]。在招研究生时,虽然学校带学生的全职博导就那么几个,但是能招生的博导可就多了,于是就可以多多地招学生。当然学生没见过第一导师、导师不认识学生的事情也不奇怪了。典型一个泡沫,挤一挤,就会缩掉不少水的。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这样说道[2]。可是,现在的大学偏偏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合校的合校,建新校区的建校区,楼够高、校门够宏伟。可是你说花那么钱建个校门,那么宏伟能干什么用呢?你说楼宏伟就宏伟吧,大家能都用上也行啊,有的楼其实里面较空,没什么真正科研能用得上的。像图书馆吧,热门专业的书还能找到,稍微冷一些专业,不是书太破太旧,就是根本没有,或者说常年被借出。或者说有的学院或专业能用上,可有的学院或专业想用根本就没门,条件破得很,多出现在校区好几个的学校。而且楼建得这么高,校门建得这么宏伟,按理来说学校有钱吧,可是相反,还欠了不少债[3]。那么平时,实验室紧张或缺少仪器,申请一个实验室、申请装修一个实验室、申请买一个仪器,那是相当地难,难得你最后自己想放弃,但是如果建楼建校门的话,那是相当雷厉风行呢,还有专门的全校征集设计评奖活动呢。典型一个泡沫,虚华的外表宏伟,里面实质是空得很,很需要填充填充。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务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参考:[1]华丽的院士名单背后:中国大学“院士装备竞赛”?,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
[2]评论:状元们为何对香港高校趋之若鹜?,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
[3]高校欠债2000亿,怎么还? , 光明网>教育 > 新闻聚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