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芙蓉》
【宋】欧阳修
种处雪消春始动,开时霜落鴈初过。
谁栽金菊丛相近,织出新番蜀锦窠。
在街头绿化带里发现几棵木芙蓉正在开花。木芙蓉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俗称三变花、拒霜花。木芙蓉花开变色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用AI搜索给出的分析答案是有以下几个原因:1. 气温变化:木芙蓉花的颜色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改变。具体来说,早晨时花朵通常为白色,中午气温升高时变为粉红色,而到下午日落时则变为深红色。这种变色现象主要是由于木芙蓉花中含有的一种名为花青素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花青素的浓度会增加,从而导致花朵颜色变深。2. 品种差异:不同品种的木芙蓉花在变色特性上也有所不同。例如,百花木芙蓉的花朵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第一年的粉红色逐渐变为第二年的大红色。然而,像重瓣木芙蓉这样的品种,其花朵颜色则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3. 土壤类型: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木芙蓉花的颜色。在酸性土壤中种植的木芙蓉,其花朵颜色通常较浅;而在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木芙蓉,花朵颜色则会更深。4. 光照影响:某些品种的木芙蓉花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颜色也会有所变化。例如,醉芙蓉在清晨时花朵颜色为红色,而在接近傍晚时则会变为紫红色。这种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充足的光照会导致花朵颜色的改变。综上所述,木芙蓉花变色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气温、品种、土壤类型和光照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花青素的含量和其他生理过程,导致了花朵颜色的动态变化。木芙蓉花还是是一味中药材,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其性辛、微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烧烫伤、痈肿疮疖、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症。被《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中医药工具书收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芙蓉
【拼音注音】 Mù Fú Rónɡ
【别名】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
【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夏秋摘花蕾,晒干,同时采叶阴干研粉贮存;秋、冬挖根、晒干。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以鲜叶、花捣烂敷患处或干叶、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浓茶调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木芙蓉
【拼音注音】Mù Fú Rónɡ
【别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性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2、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3、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4、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5、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6、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有奇效。7、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不,频频熏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木芙蓉花
【拼音注音】Mù Fú Rónɡ Huā
【别名】芙蓉花(《清异录》),地芙蓉花(《本草图经》),拒霜花(《益部方物略记》),七星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芙蓉、霜降花(《福建中草药》)。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10月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分布全国大部地区。主产浙江、江苏等地。
【原形态】木芙蓉(《柳河东集》)又名:木莲(《江醴陵集》),杹木、杹皮树(《纲目》),醉酒芙蓉(《生草药性备要》),大叶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枝被星状短柔毛。叶大,互生,阔卵形至圆卵形,长10~20厘米,宽9~22厘米,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先端短尖或渐尖,边缘有波状钝齿,上面稍有毛,下面密被星状茸毛;叶柄长5~8厘米。花腋生或簇生于枝端,直径7~10厘米;早晨开花时白色或粉红色,至下午变深红色;花梗粗长,被黄褐色毛;小苞片8~10枚,线形,长1.5~2.5厘米,被毛;萼5裂,长3~4厘米,被毛,裂片阔卵形;花冠大而美丽,花瓣5,外面被毛,单瓣或重瓣;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形,包围花柱;子房5室,花柱顶端5裂,柱头头状。蒴果球形,室背开裂为5瓣,长约2.5厘米,被粗长毛。种子肾形,有长毛。花期8~10月。
【性状】干燥花呈钟形,或团缩成不规则椭圆状;小苞片8~10枚,线形;花萼灰绿色,5裂,表面被星状毛;花冠淡红色、红褐色至棕色,皱缩,质软,中心有黄褐色的花蕊。
【归经】①《滇南本草)):"入肺。"②《本草求真》:"入肺、肝。"
【性味】辛,平。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甜。"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微苦,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①《本草图经》:"主恶疮。"②《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诸毒疮。"③《滇南本草图说》:"敷疮,清肺凉血,散热消肿。"④《纲目》:"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⑤《生草药性备要》:"消痈肿,散疮疡肿毒,理鱼口便毒,又治小儿惊风肚痛。"⑥《分类草药性》:"治目疾,女人白带,补气和血。"⑦《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妇科崩带诸病。"⑧《四川中药志》:"治腹泻。"⑨《本草推陈》:"外敷打扑伤,肿痛。"⑩《上海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①治吐血、子宫出血、火眼、疮肿、肺痈:芙蓉花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治痈疽肿毒:木芙蓉花、叶,丹皮。煎水洗。(《湖南药物志》)③治蛇头疔、天蛇毒:鲜木芙蓉花二两,冬蜜五钱。捣烂敷,日换二至三次。(福建《民间实用草药》)④治水烫伤:木芙蓉花晒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⑤治灸疮不愈:芙蓉花研末敷。(《奇效良方》)⑥治虚痨咳嗽:芙蓉花二至四两,鹿衔草一两,黄糖二两,炖猪心肺服;无糖时加盐亦可。(《重庆草药》)⑦治经血不止:拒霜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用米次下二钱。(《妇人良方》)
【临床应用】用芙蓉花制成20%软膏外敷,治疗疖肿,蜂窝组织炎等具有消炎、迟肿、拨脓、止痛作用。据300余例观察,一般上药1次后疼痛即见减轻;经3~7次便能收到有脓拔脓,无脓消肿的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木芙蓉叶
【拼音注音】Mù Fú Rónɡ Yè
【别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性状】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性味】辛,平。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①治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②治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③治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④治缠身蛇丹(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⑤治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⑥治赤眼肿痛:荚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⑦治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⑧治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⑨治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⑩治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临床应用】①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②治疗烫伤: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③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木芙蓉根
【拼音注音】Mù Fú Rónɡ Gēn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根。
【功能主治】治痈肿,秃疮,臁疮,咳嗽气喘,妇女白带。①《滇南本草图说》:"敷疮。"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目疾,补气,和血。女人白带症。"③《岭南采药录》:"治乳痈,好酒煎服,即内消。"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热毒,治臆疮及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鲜者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