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边散步,在沙滩上偶尔会看到被海浪冲上岸的珊瑚礁石。瞅着这些造型奇特的石头,忍不住发问:这些神秘的海底来客,究竟携带了什么海洋信息呢?
文献介绍说,在大湾区附近海域的海底,有大片的天然珊瑚礁。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线、维持渔业资源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球数万年的地质变迁过程中,珊瑚礁是地质历史上石灰岩的最主要物质来源,也是现代海洋中最重要的固碳生物群,是碳交换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热带海洋海底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能量底层生产者是共生的甲藻(虫黄藻,Zooxanthellae)。珊瑚宿主生物生长和钙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甲藻光合作用来提供。珊瑚宿主生物再将含氮、磷等代谢废物提供给虫黄藻作为养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共生系统。珊瑚礁是各种藻类发育的良好藻床,也是各类底栖、浮游动物的繁育生长场所。珊瑚虫的肌体主要是有机碳,珊瑚礁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此珊瑚礁的固碳作用非常巨大。随着海平面变化,珊瑚虫死亡后,其礁体被埋藏后可直接转换成石灰岩,成为永久固碳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碳达峰”“碳中和”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海洋碳汇(蓝碳)的作用和意义愈发凸显。国家有关机构在碳汇管理体系中推行碳交易凭证——“碳票”。碳票是农林牧渔等行业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具有商品属性,可进行交易、质押、抵消等。珊瑚礁是减缓气候变化的蓝色碳汇。有报道说,海南、广东等省沿海地区采用人工技术在热带近海海域培育珊瑚礁,并将其纳入碳交易体系,获取“碳票”收益。
海滩上这些石头,是大湾区附近海域的珊瑚虫死亡后破碎的珊瑚礁体被海浪冲刷上岸的。这一块块的珊瑚石,竟然是来自海底的“碳票”。
相关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