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先是从小木虫的科研经验版块看到有一个主题征文——“失败的经验最美”,没有参与,不过也有一些话想说。
严格意义上,我现在只是科学殿堂的一个门外客,未曾登堂入室,妄谈“科研经验”不免贻笑大方。这里想把三年研究生生活中的一些教训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重蹈覆辙。
要说失败,最大的失败是从考研开始。为什么要考研,自己是否适合走科研这条路,怎样走,……对这些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加入了考研大军。对研究方向,报考院校,报考导师,同样没有深入思考(那时只是),只是在院里的考研动员大会上听到一个师兄的介绍,想着中科院的研究所应该不错,也就这样稀里糊涂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结果,等到录取后到所里一看,发现与自己所想相差很远,但后悔已经晚了~~
反思:没有谁能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走下去,但最基本的,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选择之前,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否是适合自己的。多搜集信息很重要
回到所里之后,开始进入实验室。导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老师,在学术上没有太大造诣,一年大半时间都在外面跑项目。自己对这一点很不认同,另外导师的一些做事方式也是不喜欢,渐渐对导师很有意见。有这种心理,对导师的话并不愿意听,而导师每次批评我时说话不太客观,不是就事论事,经常打击个人自尊心,于是对她更加反感。最开始在北京上课的时候,还经常跟她发邮件说说自己的情况,回到所里后,很少与她沟通和交流,师生关系一度闹得很僵。现在回想起来,导师固然不应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但自己也不应该整天躲着她远远地,到最后自己的学业进展不好,吃亏地终归是自己。
反思:总是期望老师永远是和蔼可亲的,德高望重的。当现实并非如此的时候,不要把对老师的意见带到学习、试验中去。就事论事,不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该做好的,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做好。师生关系啊~我那时终归是太年轻太不懂事
前面说过,导师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跑项目上了,在学术上很一般。老师最开始说过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并按自己的理解让我去查文献。在看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她的想法并不对,跟她沟通,也许是那时还不熟悉老师的脾气和性格,被无情驳回。只好心带怀疑按老师的想法做下去。做完后发现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结果,这才改变方向。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情形都一样:有异议,驳回~~三年里,试验没有少做,弯路走得很多。
反思:当时对老师的认知还停留在大学阶段,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对的,其实不然。自己有想法,有根据,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当然,沟通的技巧也得掌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