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图片,心里暖洋洋的。图片中学生们所处的教学环境和自然环境与当年在贵州支教的学校是多么的相像。依旧是远处的高山,葱葱森林,依旧是斑驳的砖瓦,墨绿的黑板,依旧是懵懂的面孔,期望的眼神。国家领导人能够深入大山学校,带去慰问和关心,说明国家没有忘记大山中的学生,没有忘记偏远地区的人们。不谋全局不谋一域。西部和东部是国家的左手和右手,是手心和手背,充分的发展都是人们所期望看到的。自然禀赋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相应的改造过程也不同,成效进展也不一样,但是这不代表熟视无睹,不代表抛弃不顾。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力度逐渐加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规划设计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这些都是改造客观条件的有力举措,目的就是希望西部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是的,这需要时间。
“不能让孩子的精力都花费在走路上。”总理的话质朴而有力,细腻而铿锵。有多少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又有多少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如果不是亲见亲闻,就不能感受总理的话有多么亲切。一幅幅西部孩子走山路上学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公路有限,小学生们早上很早就起床上学,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晚上赶回家就天黑了。上初中的孩子,一周回家一次,每到周五放学他们就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到达家中,周日下午同样要走三四个小时回到学校。有些孩子回到家中,还要帮助家里做农活,小小年纪心中所承担和忍受的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还是要讲一讲小琴的故事。我们去支教那一年她读初一,家中有年迈的爷爷和七岁的弟弟,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没有回家,母亲因去寻找父亲,也多年没有回家。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部落在这个年幼的姑娘身上,十二岁的她只有一米三几的身高。社会上的好心人通过我们给了她一部分捐助,希望能够减轻她的家庭负担,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她很感动,也很感恩,对学习的重要性也有很好的认识。可是,她每天晚上晚自习之后,在天色已经完全黑了的情况下,依然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家中给爷爷和弟弟做好第二天的饭,早上一早再赶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学校上学,遇到农忙,她就旷课,几天不回学校。我们家访时,她给我们讲,老师谢谢你们,但是我家里真的离不开我,不是我不爱学习,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她或许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她却是一个好姑娘。就这样,在众多人的帮助下,她失学了。这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现实的无奈和痛苦。无奈的是她的处境,痛苦的是这种处境发生在一个小女孩身上。支教结束后,再次打听她的消息,她的祖父去世了,失学的她,南下打工,被骗,而且怀孕。。。
真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把好经念好,把好事办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能让孩子的精力都花费在走路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322-576998.html
上一篇:
为追马民警叫声好下一篇:
科学网的各位老师,谁能帮我解释一下麦田怪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