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速递是关于环境科学相关的纯主观研究吐槽,主要关注期刊是ACS的ES&T系列期刊论文、nature的环境相关论文还有EHP论文。目前投稿都是在github上完成的,每月总结一次,每半年汇总发布在科学网,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来此投稿:https://github.com/yufree/hjhbb/issues/71 (2023年7月)
此外,该项目始于2017年11月,实际已经持续运营五年,过往研究速递可在这里查看:第2章 前沿资讯 | 环境黑板报 (yufree.github.io)
这是一篇非常科学原教旨主义的观察式论文,简单说就是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重构了细颗粒物的3D结构,发现边缘比较尖。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2c00649
题目:3D Imaging of Roadside and Underground Railway Particulate Matter Structures
这篇文章发现母亲锗暴露会提高胎儿神经管缺陷的患病风险,不管是锗还是神经管缺陷都很偏门,比较好奇怎么想到对这个暴露-疾病组合进行检验的。现在看到很多文章会把两个东西放一起做相关然后做验证,但很少提及自己怎么想到的或将其模糊化,如果能公开思路那么对科研推动更明显。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2c00964
题目:First Evidence on the Adverse Effect of Maternal Germanium Exposure on Fetal Neural Tube Defects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过去研究发现拉丁裔美国人虽然比较穷,但身体比美国白人更健康,这个悖论持续大概三十年,最近研究发现这个悖论又消失了,文章讨论了其中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618
题目:Paradox Lost? The Waning Health Advantage among the U.S. Hispanic Population
这篇文章觉得区块链技术太耗电,碳排放太高,就提出另一种证明方式,大概就是原来哈希值算零的方法改成堆栈加权随机分发,这样节能99%,这是我在环境期刊看到第一个技术类区块链文章,很好奇咋找的审稿人,这个算法明显安全性不高。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2c05165
题目:Confronting the Carbon-Footprint Challenge of Blockchain
这篇文章关注了夜间氮氧化物,发现中国14-19年是增高的,但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是降低的,而夜间氮氧化物对于第二天的空气污染有很强指示性。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2-01122-x
题目:Increased night-time oxidation over China despite widespread decrease across the globe
这篇文章对比美国EPA的空气监测与传感器实时监测,认为可以用便宜的传感器替代空气监测站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r策略替代k策略。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2c06626
题目:Investigating Use of Low-Cost Sensors to Increase Accuracy and Equity of Real-Time Air Quality Information
这篇文章在18个不抽烟的人的气管肺泡灌洗液里检测并发现了微塑料,有点好奇微塑料跟PM2.5里有机颗粒的交集有多少了。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6880
题目: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among Never-Smokers: A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这篇文章提出调节氯化过程来抑制六价铬在饮用水管道中的释放,很好奇做消毒副产物的会怎么看?会不会两边又要打一架。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5324
题目:Inhibi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Release from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Effects of Water Chemistry-Based Corrosion Control Strategies
这篇文章综述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排放,很类似考察活性污泥水处理厂的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化利用跟污染很多时候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件事上。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5846
题目:Greenhouse Gas and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Composting
这篇文章用同位素技术详细评估了用博物馆鱼标本重构汞污染的进程,认为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容器本身或同容器其他野生鱼的无机汞污染,但甲基汞似乎比较稳定。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3c00009
题目:Can Preserved Museum Specimens Be Used to Reconstruct Fish Mercury Burden and Sources through Time?
这是哈佛大学公卫学院的新闻通稿,说的是他们的研究人员如何利用苹果手机应用来推进妇女健康研究,科技公司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是很容易产生共赢结果的,国内大概十年前就出现过一波科技公司搞家用空气监测设备的新闻,但很少看到相关研究,估计还是缺乏互信机制。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hsph.harvard.edu/news/features/apple-womens-health-study-advances-understanding-of-menstrual-cycles-and-health/
题目:Apple Women’s Health Study advances understanding of menstrual cycles and health
2018年,美国加州28号法案禁用了畜牧业抗生素,这篇文章评估了前后人尿样中大肠杆菌抗生素抗性的变化,结果上看头孢类有所下降,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性变化不明显,这篇文章指出了因果分析可能对类似研究很重要,但我觉得抗生素抗性问题在畜牧业全球化背景下很难被地方政策所解决,虽然加州也是农业大省,但人们如果都是当地产的食物经济上不现实。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221
题目:Impact of a Statewide Livestock Antibiotic Use Policy on Resistance in Human Urine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A Synthetic Control Analysis
这是用丹麦全国尺度队列研究交通噪声与耳鸣的关系,证据也比较直接,属于很经典的单暴露对单疾病假设检验的环境健康研究,与经典方法对应的就是多暴露对多疾病的探索发现式暴露组学研究,从经费使用效率上组学会高一些,但要谨防摘樱桃式用组学筛的结果当经典方法报道,要明确区分探索式研究与验证式研究,不然就会出现拿探索式结果当被验证的结论用,目前其实已经看到很多文章在用这个套路了。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248
题目:Transportation Noise and Risk of Tinnitu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from Denmark
这又是一篇国内利用NHANES公开数据发的文章,感觉美国这公开数据赚大了,国内应该尽早对标NIH创建类似机构来组织相关研究与数据收集工作,不然花中国纳税人钱研究美国人群数据的结论在国内也不一定准。不过这篇文章读起来还是有点问题的,文章通过内分泌干扰物几何平均值定义了高暴露与低暴露,然后去讨论其与死亡率关系,最后做出一个EDCs贡献56.52%死亡人数的结论,虽然这对环境化学申请经费有帮助,但属于典型相关不代表因果了,另外用死亡人数乘人均GDP(不严谨,此处计算也包括非市场贡献)来定义经济损失也有点过于简化了。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7611
题目:Association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U.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也就Hites能用这种标题党写文章,不过在美国纯粹环境调查类文章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这两年NIH跟EPA很多项目其实已经在线公开了不少常规污染物的全国尺度监测数据(养活了很多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课题组),所以除非新污染物或新视角,相关方法类或现状调查类文章已经很难被关注了。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8318
题目:Good News: Some Insecticides Have Been Virtually Eliminated in Air near the Great Lakes
额,这篇偏工程,对工艺开发是有点启发性的,但模型在验证集上表现太差了,这种情况用AutoML就行,自己去选模型大概率搞出个过拟合的玩具模型,而且这篇文章没办法反向生成新工艺参数做测试,工程实践也完全没法用。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5404
题目:Understanding and Designing a High-Performanc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Using Machine Learning
这篇文章模拟了化学武器攻击、家庭非法药物检测还有工厂泄漏三个场景下用非目的分析如何在三天之内锁定原因,这活是美国环保署做的,像是在给安捷伦卖仪器,也算是开发了没有问题创造问题发文章的新思路。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6804
题目:Demonstrating the Use of Non-targeted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Chemicals in Rapid Response Scenarios
这篇文章讨论了煮意大利面加碘盐会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问题,视角非常刁钻,不过我这个中国胃煮意面从来都不放盐当面条吃,但我水煮豆腐放盐,不知道能不能写一篇中式炖煮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问题讨论,反正只要关注自来水跟碘盐就可以了。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5234
题目:Overlooked Iodo-Disinfection Byproduct Formation When Cooking Pasta with Iodized Table Salt
这篇文章用皮肤模型考察了京剧涂脸油彩的健康风险,特别考虑了舞台强光产生的活性氧,其实思路可以再开阔些,扩展到主持人、话剧演员啥的应该都有类似问题,浓妆跟油彩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3595
题目:Insights into Health Risks of Face Paint Application to Opera Performers: The Release of Heavy Metals and Stage-Light-Induce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美国经济大萧条,许多人无法偿还房屋抵押贷款。为了帮助人们保住自己的房子,美国政府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Home Owners Loan Corporation,HOLC)。其目标是用更优惠的条件(例如更低的利率和更长的还款期)为抵押贷款提供再融资,以帮助人们还款并避免房屋被强制拍卖。这个HOLC 在评估房屋价值的时候,引入了当时种族歧视的观点。比如说同类社区如果黑人比较多,房屋价值就低。HOLC把房屋分成了ABCD四个档次 (部分地区还有第五档E),房屋价值从高到低。第四档在HOLC发布的地图上通常用红色表示,这些地区除了房价低,还有很多比如犯罪率高、污染严重各种问题,这也是种族问题常说的”红线圈 (redlining)“的由来。 虽然红线圈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不同社区空气质量的差异依然存在。本文研究了HOLC各档次之间与air toxics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差异。结果显示被分成C和D的社区,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A和B区。这篇文章的数据和方法其实都不新颖。优势是比较了全美国不同城市间的差异,可以看得出来哪些城市的种族平等问题更严重。
推荐人:张雪莹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full/10.1289/EHP11371
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就觉得挺好奇,Xue Tao他们用什么方法在国内做空气污染不平等分布这类研究。原来是方法上考虑的分组和美国的同类文章不一样:这篇文章按照人群的性别、年龄、居住城市或乡村分类,不同于美国的同类研究按照人种分类。除了方法学上的创新,这篇文章发现从总体来讲,中国的老年人其实比年轻人接触的二氧化氮污染更多,而且受到的影响更大 (是不是和城市人口老龄化有关)。(此处有删节)
推荐人:张雪莹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2c08022
这篇文章发现6:2 fluorotelomer phosphate diester (6:2 diPAP)在城市污水厂全氟化合物中最多,同时也在厕纸中检测到了,因此推断厕纸可能是城市污水全氟化合物主要来源。我感觉论证不够充分,只算了厕纸单一化合物的贡献而且没详细讨论不确定性,如果把厕纸换成肥皂、洗发水、剃须泡沫这些也含有全氟化合物的东西进行分析逻辑也是通的,需要更仔细细致的研究。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3c00094
题目: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Toilet Paper and the Impact on Wastewater Systems
暴露组学搞一个“万物相关”的大项目,把同一人群所有暴露跟所有疾病做个成对的相关分析,然后这种单一暴露对单一结果的基于假设检验的队列研究就没必要做了。毕竟假设可以无穷无尽,能做出相关效果的统计方法也无穷无尽,组学对环境健康研究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其会去考察不同暴露的贡献,这也有利于筛出优先关注的内容直接去进行机理探索。如果继续坚持做点对点研究,很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p值上搞手段。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587
题目:Suicide and Transportation Noi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Switzerland
Biobank是英国一个对固定人群长期追踪并收集生物样品测试并采集数据的项目,可以不正确理解成英版NHANES,不过这个获取数据是要写申请并要收费的,但数据质量也很高,然后研究出的结论适用于英国人,不愧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属实商业思维拉满,加拿大还有个EMHS数据集也是类似情况,而这篇研究又是国内课题组做的,只能假定欧美人的结论可以忽略基因生活习惯差异套用在亚洲人上,这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当前建筑内空调最适温度就是按中年男性体感设计的,结果女性普遍会感到冷一些。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0710
题目:Association of Combined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ants, Genetic Risk, and Incident Rheumatoid Arthrit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这篇文章讨论了ChatGPT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SI是亮点,给出很多应用案例,最后一个用ChatGPT配合Midjourney生成图片可以用来绘制文章的图形摘要。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1818
题目:ChatGPT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这篇文章关注了当建筑关闭一段时间重新启用时用什么样的水冲洗可以提高水质,有这个问题主要是疫情反复下很多学校办公楼会被关闭或人流量下降,此时供水系统更容易出现细菌污染的情况,这项研究考察了不同来源水冲洗的效果,发现差距并不大,而且也就一周左右微生物种群就恢复了。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8123
题目:Flushing Temporarily Improves Microbiological Water Quality for Buildings Supplied with Chloraminated Surface Water but Has Little Effect for Groundwater Supplies
这篇文章讨论了俄乌冲突对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的影响,其实这算是副作用,埃塞俄比亚、苏丹还有埃及围绕尼罗河复兴大坝那个争端才真有可能引发水资源战争,眼下非洲正经历人口大爆炸,相关可持续发展议题可能在未来十年引发高度关注。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3-01068-x
题目:Impact of the Russia–Ukraine armed conflict 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infrastructure
这篇文章指出即使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大米也依然会有来自重金属方面的健康风险。我读了下里面主要用了一种概率-模糊分析的方法进行的风险评价,我倒觉得模糊数学可以帮我们改造下p值的滥用问题。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3-00723-7
题目: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rice that meet safety standards can still pose a risk to human health
这是篇典型探索式研究的追踪,在之前研究中用在线数据库与实验室验证发现了过敏性皮炎跟异氰酸酯的关系,这篇研究则进一步关注了没有异氰酸酯暴露地区的污染物与疾病关系,然后发现了锑(Sb)存在相关性并用之前的实验套路进行了验证,用统计学思路讲就是不断从残差里探索规律,直到残差变成随机数。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3c00142
题目:Antimony Compounds Associate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Influence Models of Itch and Dysbiosis
恰好最近我也在做质谱成像,这篇可以说真的就只成了像,而且更像是在构建方法,质谱成像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引入空间统计方法来讨论空间异质性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里的样品是混凝土芯,应该配合混凝土材料讨论才更有实际意义,搞清楚哪种材料更容易吸附全氟化合物及其风险。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3c00211
题目:Visualiz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FOS and PFHxS in Concrete by DESI MSI
这篇文章发现甜味剂三氯蔗糖跟PFAS在污水厂与自来水厂中浓度存在相关性,三氯蔗糖属于常见污水厂指示物,感觉可以成为一个做因果分析的好案例,期待进一步残差研究。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3c00185
题目:Sucralose and Predicted De Facto Wastewater Reuse Levels Correlate with PFAS Levels in Surface Waters
这篇论文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全球耕地氮利用存在不平衡的影响,刚过去的世界地球日我在科普中国上发过一篇关于地球承载力的文章就涉及这个主题,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仅影响氮肥利用率,也会改变农产品的营养组成。这个主题千头万绪,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可能产生的变化了解还很有限,而且涉及机会公平问题。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3-00730-z
题目:Climate change unequally affects nitrogen use and losses in global croplands
科普中国文章: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7048749042305814528 (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这项研究考察了170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与大象栖息地不断缩小碎片化的现象,可以作为当年西双版纳大象出走新闻的参考,人类在报道时会说大象侵入村庄,但大象可能会认为这是自古以来他们的领地。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30650-8
题目:Land-use change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century loss of elephant ecosystems in Asia
半年前南非的一座钻石矿山大坝垮了,当地研究人员用公开遥感数据探索了大坝的变化,发现了从工程建设开始就存在各种不合规问题,有必要将公开遥感数据直接对接一个智能监工系统,自动化预警大工程的违规行为。另外,现在人造钻石最大都能做一百多克拉的了,很多珠宝商都闭口不谈自己是天然还是人工了(区别不出来,人造品质更高),为啥还有人会去买这种硬碳蛋子?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31633-5
题目:Public remotely sensed data raise concerns about history of failed Jagersfontein dam
这篇文章未来可能会被环境健康领域大量引用,文章证明了肺癌的发展过程被细颗粒物的免疫炎症促进,而这一过程不涉及引发更多突变,这是传统认为环境先影响基因后促进癌症的范式的一个反例,指出了环境暴露会直接促进癌症。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874-3
题目:Lung adenocarcinoma promotion by air pollutants
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塑料覆盖岩石的复合体,可能成为微塑料来源,这让我嘴角不自觉上扬,想起了1818黄金眼的肉太岁。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662
题目:Plastic–Rock Complexes as Hotspots for Microplastic Generation
nature发了篇社论,指出非洲联盟提出的绿色长城计划实现概率正变得越来越低。2007以来,这个项目开了无数的峰会,出了无数的论文论证正面效益,但目前项目几乎停滞或者说最需要的国家没有得到应有帮助。我国三北防护林英文名也是绿色长城,2050年建成也会是世界最大绿色工程,不过从今春的沙尘暴及舆论反馈来看,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293-6
题目:Is Africa’s Great Green Wall project withering?
这篇文章考察了增材制造(AM)的环境影响,没关系,我初看也不知道啥是增材制造,问了下AI,告诉我跟3D打印差不多一个概念,没有从设计到产品生产的额外环节,文章认为对小批量生产或小件产品环境友好且受技术等条件制约。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2c04927
题目:I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 Environmentally and Economically Preferred Alternative for Mass Production?
虽然没看出这篇研究有啥新意,而且很多环节还过时了,但能在环境顶刊推广开放科学概念就值得友情推荐一下。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8200
题目:Nontarget Analysis of Polluted Surface Waters in Bangladesh Using Open Science Workflows
挺有意思的仿真研究,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城市里风对不同树型的影响,对城市规划有参考价值,不过咋感觉虚幻5引擎也可以拿来做这种研究?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34071-5
题目: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wind loading on three dimensional tree models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implications for urban design
这篇文章指出中国食品系统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在生产环节,但更有意思的是里面提及的各省排放模式的区别,发达地区会把土地用来进行附加值更高的工业生产从不发达地区进口粮食,这反而提高了不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负债,感觉各省之间应该尽早尽快做出生产排放温室气体的详细数据,然后通过经济金融手段来让搭便车获利的群体付出应有的税费,否则欠发达地区的人一定会用脚投票出无人区或无人农业。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3-00809-2
题目:Half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China’s food system occur during food production
这篇评论提示要用好城市污水监测来为美国的药物滥用提供参考,国内目前的第二波新冠其实已经开始了,各地级市如果能对此做出污水监控,也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效用并对公众作出预警,毕竟污水指标上升要早于临床诊断几天,而那几天正好是传播最快的时候。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1-023-00082-9
题目:Wastewater-based monitoring could help guide responses to the USA opioid epidemic
这是一组很适合作为课程大作业的数据,里面有三个欧洲城市两年间85种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而且又跨了疫情,可以拿来设计很多题目与考察角度。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3-02135-w
题目:SensEURCity: A multi-city air quality dataset collected for 2020/2021 using open low-cost sensor systems
这也算是篇占码头的文章,Emory派算是很早洞察代谢组学的环境应用前景的,只是到现在纯代谢组的山头不认那一套,环境这边做这个方向大都又是做非目的分析出身,还牵扯EPA跟NIEHS之间一些重复造轮子的旧事,不过一个学科里还有派别是还不成熟的表现,有机会写篇武侠风格的文章调侃下。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851
题目:A State-of-the-Science Review on High-Resolution Metabolomics Application in Air Pollution Health Research: Current Progress, Analytical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
这是篇新闻关注度比较高的综述,主要原因可能是季铵类消毒液在疫情期间的大量使用,真的是走狗烹,良弓藏,这大流行刚宣布结束,马上就开始说环境危害了,估计里面提到的挑战又能养活一堆课题组了。另外,这作者也太多了吧,均下来一人也就写了几百字,建议贡献内容不超过一千字的就放致谢吧,不然我猜编辑找审稿人时都头疼,把圈内人全列成作者这也没法审啊。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8244
题目: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 Chemical Class of Emerging Concern
这篇文章的中介分析值得商榷,如果因果图是对的,那么贡献率太低,但我感觉很多健康指标其实是肥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同时很多指标可能是重金属指标异常的原因,这里直接假设重金属跟肥胖的关系我认为欠考虑。本质上,分子层面只可以放在宏观指标间做机理假设,或者做工具变量,拿来做中介分析非常怪,有循环论证嫌疑。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9464
题目:Why Do People Gain Belly Fat in Rural Areas? A Study of Urinary Metal(loid)s and Abdominal Obesity in China
这篇文章认为切菜的聚丙烯菜板可能产生食物中微塑料成为被忽略的暴露源。按我观察,西式饮食基本用不上菜板,中式厨房菜板是木头的,而家里用塑料菜板的,大都吃外卖。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3c00924
题目:Cutting Boards: An Overlooked Sour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Food?
这篇文章对当前主流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进行了综述,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传统机器学习的特征值都是已知且作为输入,深度学习会利用神经网络自主学习数据中的特征,而且里面可解释性里还有细分种类或较为通用的夏普利值或lime,感觉作者自己也是看着文章里的方法总结分类而不是系统了解过当前模型可解释性的研究概况。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653
题目:Advancing Computational Toxicology by 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这篇文章通过生化模型模拟发现,按当前行为规范,扩大有机农业可能造成土壤有机碳汇的减少。说到底有机农业的产率跟能量利用率都比不上化肥农药主导下的农业,斯里兰卡政府为此默默点了个赞。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rdcu.be/dfMQd
题目: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potentially at risk of decline with organic farming expansion
大坝的生态影响属于周期性话题,隔几年就会讨论一次,不过新闻都是针对很大的大坝输出,这篇研究关注了美国所有中型水坝,发现其提高了河流的碎片化水平。另外,这篇稿件公开了实名同行评议的内容,可以作为小NC审稿人水平的参考。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rdcu.be/dfMQU
题目:The evolution of dam induced river fragmen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威廉·透纳跟莫奈都是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代表,活的也够长,这项工作分析了百份画作中对比度差异并与当时当地的二氧化硫浓度构建了模型,发现这些画能很好反映出当地污染水平。说起来,最近二十年伴随智能手机普及,每个人手机里根本不看但舍不得删的照片里也保留了这些信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拿这个发文章,起码写个侦探小说。先别急,这篇年初的文章已经收获两个一正一反两个评论(文章主页有链接),一个说这两个画家特别喜欢画雾,另一个则说这是他们作画风格的改变跟污染没关系,这就是研究要读合订本的意义。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www.pnas.org./doi/abs/10.1073/pnas.2219118120
题目:Paintings by Turner and Monet depict trends in 19th century air pollution
这项工作关注了阳光暴露下隐形眼镜释放微塑料的现象,里面用的暴露量是按全球日均水平辐照度算的。额,人眼用这个算是不是太高了,一来我们有眼皮与眨眼,二来大部分人接触的也是灯光而不是日光,日光下也不大可能直视,眼睛暴露的大都是散射光。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1601
题目:High-Content Screening Discovers Microplastics Released by Contact Lenses under Sunlight
这是篇纯生态毒理的综述,讨论了药物对鱼的影响及考虑的因素,里面提到的药物活性成分(API)概念其实也对应了效应引导分析的研究思路,只不过一个是筛已知成分,一个是先测活性来找到API后再定性。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2c09576
题目: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Fish to Effects of Human Pharmaceuticals
超临界流体色谱做非目的分析确实少见,从这篇文章来看特别适合做极性物质或者说代谢物,离子化效率也挺高的。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120
题目: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Reveals Persistent Mobil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Unknown Toxicity in Wastewater Effluents
这种单纯的文献分析还是挺有意思的,过去50年里环境样品中分析过19,776有CAS号的物质,大部分都是各种优先污染物及其结构类似物,这文章很多图适合放幻灯片里做背景。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120
题目:How Many Chemicals in Commerce Have Been Analyzed in Environmental Media? A 50 Year Bibliometric Analysis
DNA加合物组学可以看做DNA官能团修饰的另一种描述,这篇文章声称是第一篇将污染物暴露与DNA修饰连接起来的工作,粗读下论证比较充分,如果可靠,那么我们又多了一种指示环境污染的手段与指标体系。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499
题目:DNA Adductomics for the Biological Effect Assessment of Contaminant Exposure in Marine Sediments
这又是一篇作者列表比题目长的文章,不过内容还是很重要的,讨论了环境样品中微生物抗性基因的定量单位,最后推荐了ARG copy per cell 作为通用单位。
推荐人:于淼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159
题目:Toward a Universal Unit for Quantific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