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u

博文

清明时节缅怀一位令人尊敬的先生 精选

已有 5259 次阅读 2022-4-4 23:2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每当清明时节,总会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让人对逝去的亲人产生深切的思念。今年的这个日子,让我对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长者产生要写些记录的冲动。年初时候,从公众号上看到南京土壤所朱兆良老师逝世的消息,感到十分难过。虽然我和朱老师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那次的拜访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学者的风范。

    将时间拨回2018年3月,我作伴陪同朋友去参加南京土壤所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作为一名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学生,在我看来南京土壤所是这方面的最优秀研究机构之一。朱兆良老师也是我国氮素研究的先驱。报着试一试的想法,冒昧地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复。就这么简单,我就得到了与一位大学者的会面机会。当然之前我的导师也常常提起他的这位奉化老乡,说起了很多他的研究工作。

    想着朱老师已逾86岁高龄,带了一小盒西柚。在朋友结束考试的那天下午,我们一道去拜访了朱老师。朱老师的办公室在二楼,当然我已记不清那楼叫什么了,而且第一次进所里也记不住都有些什么建筑。首先我们敲开上楼左边的第一个办公室的门,说明了拜访朱老师的来意后,老师把我们领到隔壁朱老师的办公室。刚进门时,就被那充满学术气息的办公室所吸引,里面有很多书籍,古色古香的装饰等。此时朱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阅读资料。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一位大学者,心里感到非常幸运。朱老师虽然头发雪白,但是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已是86岁高龄。当然他表示近些年已不参加会议了。

38886402.jpg

    借着这次拜访朱老师的机会,特别向他请教如何持续地开展一项田间研究工作。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开展研究工作的确有很多困难,也思考了很多。自己尝试着设置了一些红壤的田间试验。他在田间开展水稻氮素研究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回忆说当年条件是十分简陋的,如何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做好一项研究需要研究者不懈地坚持。说起当年的工作,他总是那么投入,而且充满热情。虽然日子很苦,但是干劲很足。有时候听起来有些轻松,但我知道其中付出的汗水。朱老师是一个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的学者。时光总是飞快地流逝,我们应该聊了近一个小时,我觉得这也是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个小时。我让朋友为我和朱老师拍下了这张合影,当做我美好的回忆。

    我特别崇拜这些大家,他们为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付出了很多。有这样机会的时候,我总是特别想和他们合影,倒不是什么虚荣心,只是真心崇拜。毕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谋面的。

    朱老师,一路走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7901-1332511.html


收藏 IP: 202.109.189.*| 热度|

6 张晓良 王安良 王启云 武夷山 黄永义 曹俊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