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国农大拟把研究生的学制统一改成两年,在科学网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有人支持两年,有人支持三年,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我注意到科学网的主页上有一个:”你认为硕士研究生学制几年合适?”的投票。我观察了几天,赞同两年制和三年制的人一直不相上下,但是支持弹性制的人一直都是最多的。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想与大家讨论一下研究生应该怎样度过他有限的学习生涯的。我觉得研究生的学习期间,效率比时间更重要。所以我们当然要支持弹性制!
接下来,就来说道说道。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曾经在梅园(中国农大的西校区)呆过三四周,我当时报考的专业那时候就已经是两年制了。老师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们这是不允许做与课题以外的其他事的比如考外语、兼职等都不允许。 什么感觉?你就认认真真帮我做事,不许想别的,不许干别的,两年之后走人——但是我是来接受科研操作训练还有科研思维培养的呀......
诚如陈儒军老师及其他博主所说的那样,在中国研究生推行两年制,确实是照搬美国,没有充分考虑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比如本科教育的粗糙和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没有打下较好的科研基础;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学习英语和政治等;很多实验室也很难达到王修慧老师的实验室那样的培养学生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果要推行其合理性还有待商榷。
但由于各个专业不同,就业所面向的对象也有所差别,所以也不能全盘否定两年制。比如说那些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在校学习两年就已经足够了,第三年本来就在实习或者工作了;即使是基础科研,有的学生,特别是兴趣浓厚又有独立思维的同学,(可能是由于受父母的教育和见识的影响,而且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多)大二、大三就来到实验室开始接受科研训练,肯定可以更早地完成硕士学业,三年确实有点长(我们实验室就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早几天还碰到一个大二的小姑娘,大一下学期就来实验了。她说她高中就决定以后要做细胞凋亡了)。
但是可以肯定是像中国农大的这种做法,直接大一统、一刀切地把全校所有的专业都改成两年制,很大情况下是不合理的。
如果一直这样讨论下去,两年制、三年制哪个更好。好像都各有优势又都存在不少问题,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原因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效率。
研究生生活无论时间多长,两年还是三年,都应该是高效而适度紧张的。但是据我所知,在我们广大的研究生群体中因为自己的不自觉,也因为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松散和不到位,每天在实验室里游走于QQ和个大社交网络,看视频、打游戏的,整日“放羊”无所事事的人大有人在。
之前,我们邀请了一个Cornell的“师伯”来实验室访问。一天晚上我陪他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到了为什么现在国内的硬件条件一点都不比外国差却出不了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工作的问题。他说了一句让我很无语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研究生培养的最大问题。他说他刚进我们自习室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是个网吧。(师伯就是敢说真话)在他们那里上网、打游戏、看视频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除非你不想干了,每天工作的时间绝对保持100%的专注。
其实效率真的很重要,像欧洲的很多国家,每天工作的时间很短,而就那么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还要喝个上午茶、下午茶的——非常的有讲究。但是人家经常就时不时地能冒出一个改变很多人思维的原创性工作。
造成我们这种效率底下的原因有很多,体制的、个人的、其实我觉得也有老师的原因——缺乏引导。有的老师会抱怨说,很多学生其实都只是想混个毕业证,考研的目的也不是很纯粹;动机并不是为了学术和科研云云。我觉得这样想是不合适的,至少单方面的这样认为是不公平也是不负责任的。没有一个人会白白的花费自己的几年青春过来偷懒,急功近利的人更不会这么傻。绝对不可否认他们的动机或多或少还是比较正当的。
我之前跟我导师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他给我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说,学生只要基础一般、勤奋一点就都是好学生。因为他们毕竟是求学阶段,思维和想法都还不成熟,到了我们实验室还存在一个引导的过程。即使有的学生刚开始对科研和学术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他/她还没有入门,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如果引导得好可能就会让他/她慢慢的感兴趣,越来越喜欢(其实这就是王修慧老师所说的平台很重要)。同时,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对科研表现的很渴望、很积极,也有可能是一时头脑发热,也许他/她哪一天就累了,坚持不下去了。所以这种学生也不能忽视去引导,让他/她保持一种理性的热情,发现让自己更沉得下心坚持下去的理由,才能越走越远。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学生,都应该负责任地去引导他/她,在让他/她知道了很多情况之后,自己做出一个理性的抉择,这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的。
综合以上原因,我觉得我们如果要进行研究生体制改革就应该推行弹性制。
1.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开始确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弹性制——更注重于人的差异为基础的考量,促进个人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因材施技的原则的确立。高等教育,因为人越来越少、越来越精,所以应该要加入更多的这种考量。
2. 弹性制,能让老师们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从行政领导那里抢过来的。这种变化是进步的。像耶鲁大学就是教授治校原则,他们培养了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博士)。但是我们也要在这里引入一种制衡机制。小沈阳说得好,林子大了有许多的鸟。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会只是为了把学生培养得更好。他可以缩短你的年限,更可以找到原因延长你的毕业年限,让你帮他多做点事。并不是说一定会有这种老师,只是政策层面的东西就要要考虑得更周全,感情上和事实上,谁都不愿意出现这种不愉快的情况。
3. 政策层面就应该考虑更多的情况——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发挥其所长,立足于社会。所以在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弹性制,既可以照顾到更多的情况,又能促使人发现和实现的价值——应当要支持和赞同弹性制。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也是白说。这种体制的改革,只有博导们才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吧!
至于我小硕们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提高效率、抓紧时间。——至少,无论怎么看起来总不会是坏事吧!
看了我写的这么多废话,最后,改动一句“雷锋同志”的名言,然后再贴一首诗,稍微提升一下我啰嗦的说辞,好让读者诸君,也感觉到不虚此行呀。我觉得恰到好处、不可错过:
研究生的学年是有限的,可是,提高效率可以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高效学习和科研之中去。
如此,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不会留下如此遗憾:
当我老了,
龙钟缓行,
回到我年轻时去过的地方,
当时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
我卷起衣袖,
叉腰长叹,
对年轻时的我说,
当时你为什么不认真对待,
你应该做的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