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收获,但务耕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ezilai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博文

关于科技报告--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体系

已有 9072 次阅读 2012-11-4 08:51 |个人分类:科技报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体系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管理最完善的科技报告管理体系。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工作从1945年杜鲁门总统发布第9568号令开始有组织开展。

 

    ----美国在科技报告的产生、管理和安全使用方面有一整套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按覆盖范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政策法规、部门/行业级规章制度和基层单位规章制度,分布在信息资源、科研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法案之中。例如,美国《国家技术信息法案》规定了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作为科学、技术及工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中心的职能;《美国技术卓越法》规定,美国联邦单位必须及时将联邦资助研发活动产生的公开科学技术及工程信息传递给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美国联邦采办法规》规定,凡承包由联邦政府拨款资助的科研和生产项目者,都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交合格的科技报告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主要包括国防部AD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能源部DE报告和商务部PB报告四大科技报告系统,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层次收藏模式。

 

 

其中,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隶属于美国商务部,是美国公开政府科技报告的唯一法定集中收藏单位,负责PB报告及公开发行的AD报告、NASA报告和DE报告的收藏和服务。国防技术信息中心是美国国防部内部负责获取、存储、检索和分发科技报告的中心机构,每年收藏AD报告约3.3万篇,累计已达200多万篇。航天航空信息中心负责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科技报告的集中收藏、保存和传播,其数据库中科技报告记录已有300多万条。科学技术信息办公室是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直属机构,负责协调能源部的科学技术信息活动和DE报告的集中收藏和管理。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的收集、管理和服务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合同等方式明确规定需要提交的科技报告的类型、数量、内容和格式等;项目承担者根据合同、协议等要求撰写并提交科技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对其密级、知识产权、专利信息等进行审查;科研管理部门对提交上来的科技报告的密级、分发限制、格式等进行审查,确保科技报告按要求提交到本部门信息中心;本部门信息中心对提交上来的科技报告进行集中永久保存,并根据安全利用制度在不同使用范围内提供服务;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对公开科技报告进行长期保存并提供公开服务。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实行分类分级交流服务模式,大致划分为公开科技报告的交流使用、受限科技报告的交流使用和保密科技报告的交流使用。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报告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首先,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工作有组织地实施始于总统令;其次,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科技报告的产生、收集、管理和交流利用,并对相关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知识产权、密级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

2)科技报告编写和加工有较为严格的规范要求。首先,美国政府科技报告有统一的编写格式要求和连续的编号规则,每篇科技报告都有永久不变的编号;其次,有完整的元数据信息,包括科技报告描述信息、载体信息及发布权限管理信息等;第三,有统一的密级管理及使用办法。

3)科技报告内容覆盖面广、技术含量高。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内容覆盖整个科研过程,不仅包括终期报告,还包括初期及中期报告,如最终技术报告、中期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会议论文集、期刊论文、实验(试验)报告等等,能较为真实、准确、详尽地反映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4)科技报告交流利用有较为严格的范围限制。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大致划分为保密、内部发行、公开发行三大类。对非公开科技报告的利用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授权和审批程序,从而确保在充分交流利用科技报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相关机构和个人权益。

 

参考文献:

1.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实用指南;

2. 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3. 美国四大科技报告及其检索;

4. 关于建设中国科技报告体系的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2720-629076.html

上一篇:关于科技报告--定义
下一篇:争议:我国是否需要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收藏 IP: 61.148.115.*| 热度|

4 刘广明 麻庭光 何学锋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