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是我到过的祖国的最西方了。
几年前就想来新疆,这里的朋友亲戚也多次热情发出邀请,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无法成行。
对于这个历史上的中国真正的西域,有很多向往。歌曲,传说,故事,人物,风土人情,地理地貌,风景。有许多的亟待回答的问题,有些不需要回答,是需要验证的,也就是要亲自体验的。
第一个想写的主题,就是孩子。
我刚刚从国际大巴扎回来。来回没有打的,是坐乌鲁木齐市的专线车BRT。去的时候,公交车上我看见了3个孩子,一个刚刚3岁左右,已经会说话了,典型的W族孩子,他年轻的妈妈,在教他说ABCD,他学着,很开心,可总是说不清楚。一个是在襁褓中的婴儿,他的爸爸抱着他上车,有人给他让了个座位,他让孩子的妈妈坐那里,孩子让妈妈抱着。坐在他对面的没有牙齿的老奶奶,呵呵地对他笑着,也一路上逗着这个孩子。另一个妈妈一个人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也很快有人让座了。我注意到,他们都是W族,互相之间说着W语。
其实去大巴扎我还是有很多担心的:这里毕竟是发生过惨案的地方。集市的入口,有武装的武警,也有治安警察。但显然,来这里的游人并不多。路边有5-10岁的孩子,用塑料筐放十几几十包餐巾纸,在卖,我没有看见路人有买的。这些孩子是否上学了?他们会说汉语吗?
中午就是在大巴扎附近的一家W族人开的饭馆吃的饭:一碗拌面12块,一碗酸奶子4元,一串烤羊肉5块,并不贵。可负责点餐的服务员,汉语说得不流利,也需要多说几次,才能够听懂你说的话的意思。
但去喀纳斯湖附近居住的图瓦人家家访时,那个叫图龙巴特的图瓦小伙子,他说自己能说5种语言:图瓦语,汉语,蒙古语,哈萨克语和维语。不过从他的汉语的表达看,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同去的导游说,他确实没有上过几天学。
吐鲁番葡萄沟的W族小伙子,也能说比较流利的汉语,和游客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他说他有6个兄弟,只有他的汉语学得好,所以由他来接待家访的客人。
第一天接我们的司机,也是W族人,可已经很少说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也是汉语,自己工作接触的也多是汉人,基本上可以不说W语了。
学习的语言要有用,能用,能产生一定的利益,才有学习的动力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597666.html
上一篇:
滑进沟里,湿身了下一篇:
法学教授也有“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