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随感:一稿多投和学习雷锋

已有 4570 次阅读 2013-3-7 01:42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规范, 一稿多投, 学习雷锋

一稿多投、学习雷锋

(王德华)

 

 

一稿多投:

 

推荐旧文:术论文投稿很忌讳的一些事情

 

学术界有学术界的规矩,一稿多投使不得(至少我熟悉的动物性、生态学、生理学是不可以的)。中国学者(甚至亚洲学者)由于各种原因在国际学术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声誉,使得很多严肃认真的科学家无辜受到牵连,导致学术论文的发表和学术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维护一个群体的学术声誉,对于群体内的每一个人都有益,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投机者,始终赚便宜。这没办法,社会多样复杂,什么人都会有,但是主流群体一定不是机会主义者。

 

英语是学术界公认的国际标准的学术语言,基础研究需要走向国际学术舞台,所以,毋庸置疑必须遵循国际学术界规则,中国科学家也不例外。在全球化时代,只要参与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

 

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有意进行的重复发表就是学术不端。如果出于知识传播的目的,那是另一方面的问题。近几年不断有学者也质疑,国家经费支持的研究,为了应付各种考核,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国内的读者需要再花钱才能购买阅读权,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再进一步讲,很多的科学研究,从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到论文发表,都是把国家的钱逐渐打到外商的账户上,这个道理又怎么讲?说科学没有国界,那么一个国家要是都这么干,总这么干,还继续这么干,将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好处?或者是影响?如果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没有好处,那为什么还这么干呢?

 

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科学家代表提出这个问题吗?

 

基础科学研究有优先权的问题,所以不可以重复发表,也不可以一稿多投。采取一稿多投,重点培养,或者广种薄收的方式,更是不允许的。尽管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最后只选择在一个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但浪费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时间和精力,不可以的,这样下去会进一步恶化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导师们和研究生们都要意识到这个问题,重视这个问题,杜绝此类问题。

 

如果科学家觉得自己的研究是可以广普惠及大众,尤其是对本国的人民生活、健康和经济、技术等有利的发现,应该让本国的科学界和社会了解。所以,科学家积极参与科普很有必要。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告诉大众,就是知识传播,也是一种责任。

 

如果对社会和大众非常重要的材料,可以采取编译的方式,内部交流或者按照一定规范出版发行,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科学知识传播,有很多方式,不见得非要“破坏”学术规矩。

 

为了个人利益和私欲的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是不可以的,是学术不端。

 

 

 

推荐旧文:学习雷锋好榜样

 

35,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小时候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尴尬了。电视上今年的各种报道,已经不能引起任何共鸣,反而感觉与当今的社会大环境显得非常不协调。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至上的时代,个人主义的时代,要学习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果不是秀,也很不正常了。思想境界与实际行动,很不协调。养老院的老人们在一天里可以享受多次洗脚服务,这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失去的东西,要恢复不是很容易。执意而为,显得生硬。有些值得留恋的东西,如何失去的,该不该丢掉,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应该是一种社会需求。助人为乐,是一种情怀和个人心理需求。做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不是很容易,但也不困难,这需要社会教育、提倡和监督。在官场腐败如此猖狂的大气候下,号召老百姓学习雷锋,感觉有点那个。再说了,学习雷锋是老百姓的事情吗?官员们是怎么学习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都哪里去了?雷锋精神是没了,我们还有什么精神?官员们有万贯资产、数套住房,有多少年轻人看到不可思议的房价早已经心灰意冷,甚至绝望呢?我们需要重塑什么?我们还有什么不需要重塑的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667860.html

上一篇:明白与糊涂
下一篇:跟研究生聊专业与敬业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10 曹聪 李学宽 高岩辉 黄晓磊 蒋永华 王琛柱 熊李虎 zgg yunmu hainan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