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没有无能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也有说,没有无能的学生,只有无能的导师),如果说"正确"的话,在幼儿园、小学,甚至冒险一点扩展到中学,似乎还是有点意义的。也就是说,如果强调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生当中的重要性,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成年人的教育,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大学生多是成年人,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博士生也是成年人。成年人已经具有自我独立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与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教育的目的显然是不同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法和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人去采取强迫的方式被迫做一些事情,类似科研这样的事情,我相信他们不会做好的。这就是大家经常希望的兴趣和激情。对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大学阶段应该是培养学生发现自己兴趣和爱好的能力,规划自己未来的能力。研究生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这些道理相信大家都清楚,但不知道为什么讨论起问题来就喜欢混起来说事。
学生如果是因无知而求知,是可以教会的,也是有办法和措施可用的,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无能的。有学,才有教。会教,才易学。作为研究生培养来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导师的,如果能够成为导师,应该是有一技之长的,所以导师没有无能的。如果说导师无能,是导师遴选体制的无能,是对导师管理体制的无能。合格的导师,也可能会培养出不合格的学生,这是一种悲哀,不是无能。诚然,导师的个人能力和知识面也是有限的,如果师生有缘,能够教学相长,自然会乐在其中。导师履行导师的职责,学生履行学生的职责,各尽其职,也会其乐融融。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教育,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导师制度,就是个性教育,是影响教育,是科学家族式教育。研究生需要的是才智和能力,责任和志向,激情和兴趣。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也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科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职业,也不是每个人都对其有兴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只能是一种鼓励和自勉。这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甚至是一种自我解嘲。一个成年人,满口喊着为实现科学理性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导师给以了充足发展的空间,自己到头来一事无成,甚至连起码的规矩、起码的礼节都没有学会,除了抱怨,也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时间会说明一切,时间也会告诉你是导师无能还是你自己无能。博士,曾经多么崇高、多么让人羡慕和敬仰,压根就跟当今那些需要导师催着,甚至逼着,才能去干点事情的博士生们不相配的。可是,现实中却充满了这样靠导师当监工才能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博士生,这是多么可悲。我们的博士世界第一,还值得自豪吗?
时代变了,有些理念也应该变。有些理念也是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思考的。我们的时代变化太快,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变化尤其快。如果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也变成了批量生产的话,那么出精品是一种奢望了。
与之对应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也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父母的责任性。当今已经很难看到理想中儿女绕膝共享人间美好生活的画面了,孩子与父母为了学习、为了考试、为了高考反目为仇,甚至相互残杀的事件也有耳闻。也曾听说“天下没有不痛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子女”。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会出现的,今天和明天发生的事情,昨天也曾发生过,甚至历史上早就发生过,所谓世间无新事。很多事情,就是一个循环,一个轮回,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现实与传统总是有些瓜葛,很多时候又有些冲突。
在美联航飞机上,餐巾纸上有句话:飞机变了,服务的价值不会变。您的第一需求总是我们所关注的。借用一下:“学生变了,老师没变。学生的第一需求总是老师要关注的。”,也可以说“学生变了,老师变了,没有人关注什么是最重要的了!靠自己吧。”。
倒时差不是很舒服。想写几句话,刚写了几句,发现全是废话,突然就不想写了,人就是这么有意思。思维、意识是不很容易研究的。记得有人说,生活就是“自我”的故事。
停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