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日子里的感怀
第一次收到了儿子的生日祝福,是电子贺卡,带音乐的,旁边有留言,是英文的。
心情高兴、知足,更是满足。都凌晨了,还是忍不住听了好几遍贺卡的“生日歌”,突然就感到打了一个凉飕飕寒颤,眼眶里好像也多了点润滑的东西。这应该就是知足和感动吧,也是一种幸福的表现了。
小时候对过生日是一种期盼,一种向往。这一天似乎自己有一点小特权,母亲会亲手做上可口的鸡蛋豆面条,很筋道,加上西红柿鸡蛋卤子,那是那个时代最最梦想的生日礼物了。只记得自己的生日是跟父亲同等待遇的,姐姐们没有这个待遇,母亲也不给她们过,想是那个时候她们背后一定抱怨大了。孔老夫子的家乡,就是这么个习俗,大家都接受了。
心想着自己长大有机会能给父母过一个排场的生日,可惜上天没有给我这个机会。所以,长大了,关于父母的事是不敢多想的,尽管也忍不住,那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把思绪放出去一会儿。照片之类的不敢多看,怕是思绪飞远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所以,所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后边那句话,实在是一种很痛苦的状态,难以承受。
生日,就是出生的日子。都说这一天是妈妈的受难日。我想,这话妈妈是不会说的,妈妈嘴里永远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她心里应该是美的,即使苦,也是美味的苦,有甜味在舌尖上。有人说,子女不需要对父母感恩,父母需要感谢的是孩子。为人子和为人父都经历过后,觉得感恩是一种奢望,尤其对父母的恩,自己那碗大的容器里装的那点东西,实在无法与父母的大海之恩相比拟的,即使想报答也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梦想罢了。对于孩子,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他(们)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快乐,这种快乐有甜的,有苦的,有酸的,有辣的,有时相当苦、相当辣,不同的阶段味道是不同的。不做父母,这种味道也是很难体验到的。
养儿女方知父母恩,这是老家的话。为人父之后,经历了数次家庭战争、孩子的反叛期,尤其看着孩子逐渐长大懂事之后,才感到自己这辈子欠父母的是那么得多,才体验到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弥补自己年轻时的犯下的那些过错,也实在无法原谅年轻时的那些不懂事,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去为自己平时对父母的疏忽而进行点滴的辩解。这大概就是多数人说的人生中的一种丰富吧。长大有时候真的是需要代价的,这种代价是揪着父母的心在打秋千。
孩子的一个贺卡会让你停下手中的活,愣愣地待上半天。记起了老家邻居叔伯说的父亲当年拿着我大学时期写回家的信,让村里有文化的人读了一遍又一遍,背熟了信纸上的每一个字,回到家里还常常拿着信纸默认。突然有了理解父亲的感觉。
外甥们纷纷发来祝愿的话,这应该是姐姐们的文化传承了。外甥女说她在梦里看见我了,很是感动。很遗憾,也很抱歉,姐姐们的生日我到现在也是记不得的,她们可能压根就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弟弟。
不管懂事不懂事,不管长大没有长大,时间过去就回不来了,白发上了头就不会再黑回去了,沧桑已经写在了脸上,有的只是摆摆老资格了。可以预测的是,倚老卖老的行为和话语、重复让人讨厌的话语,会越来越频繁了,“熬”到(或混到)退休的年龄越来越近了。
这是随感,还是感怀呢。
(王德华)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