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导向需要扭转 精选

已有 14789 次阅读 2019-10-7 12:14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培养, 导师, 研究生, 创新

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导向需要扭转

王德华

 

今年的诺奖马上就要陆续揭晓了,学界又将会是一阵子欢腾。“钱学森之问”也是年年的主题。昨天凤凰卫视播放钱学森先生的纪录片,最后就是“钱学森之问”。

今天谈一点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责任。

首先,研究生导师要真正成为导师,要以为国家培养学科领域带头人或开拓者的态度和目标培养研究生。我们已经走过了强调论文数量的时期,现在条件成熟了,应该是静心做真正科研的时候了。此时再强调论文数量,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如果不强力去扭转论文至上的局势,照现在学界的状态发展下去,可以说我们在大多数学科领域永远不会超越,更不会引领国际学术界发展。

希望和责任寄托在年轻学者身上,研究生应该是科研创新的强大主力军。研究生要敢于做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工作,要有胆量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不再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和验证他人学说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做真正原创性的工作。至少优秀的研究生应该有这种理念、勇气和追求。

很遗憾现在不少很有才华的学生,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去做一些深入系统的工作,智慧和才华没有得到发挥。不少导师都有体验,有些很有创意的工作,研究生为了应付毕业,匆匆忙忙简简单单做点皮毛的工作,发表一篇小论文,虽然达到了获得学位的要求,但却影响了研究集体的总体目标和深入。有些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重复和验证,有的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把数据发表了,也会影响整个工作的系统性。如果导师不让发表,学生毕业就会受影响,也会影响其国家奖学金等各种奖项的申请。如此下去,敢于做探索性强的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少。这就是我们的学术论文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引领学科领域发展的学者不多,真正原创性的论文也不多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矛盾是:如果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强调论文,很多学生就不会发表论文。这样培养单位的论文数量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单位的考核和评估。如果继续强调论文发表,就会出现有创意的论文越来越少,平平的论文越来越多的情况。

学术界都有很清醒的认识。学术论文对一个学者的发展和成长很重要,但对一个学科领域,只有重要的论文才重要,有创新的论文才重要。对一个学者的考核,应该看他对学科领域的贡献,而不是论文数量的多少。

给做学问的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在今天尤其需要踏踏实实有追求有抱负的学生。我们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研究生静心做研究的氛围。身在焦躁的环境和氛围中,不可能有创新。利益至上的氛围,反而会增加造假的几率。

导师也是发现科研好苗子的最直接的人。

一旦发现好苗子,除了在各个方面给以提供支持外,还应给以一些特殊政策或优先政策,包括研究团队内的政策,实验室的政策,学校的政策等。这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各个环节需要通力合作,尽力让有才华的研究生安心静心,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才华。

  真希望看到有一批年轻有为、醉心科学、有追求、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学者早些成长起来。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200930.html

上一篇:让你眼睛一亮的学生
下一篇:“人家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55 谢力 卜令泽 梁洪泽 郑永军 王从彦 徐志刚 马军 张忆文 熊建华 张勇斌 李学宽 单坚开 杨正瓴 姬扬 徐绍辉 范振英 苏鑫杨 王学界 汪啸 张文增 刘立 李明阳 吴斌 罗祥存 苏德辰 曹俊兴 周忠浩 郁志勇 韦四江 徐耀 彭真明 张成岗 孔梅 张鹰 黄永义 史发年 毛善成 邝志和 杨生茂 晏成和 王洪吉 钟广法 汤茂林 范文来 杨金波 王卫 程雪寒 吴嗣泽 孙颉 余芳文 鹿露露 吕健 及利 姚伟 bumblebe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