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zhizh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zhizhuo

博文

老柴的悲怆和阿炳的哀伤(兼谈量子力学为何易被中国人理解)

已有 7281 次阅读 2016-11-26 07: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两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突然流行柴可夫斯基,好几个互相不认识的朋友不约而同的说他。我很好奇的就去听了一下老柴的那个《悲怆》第四乐章。听了三分钟就听不下去了。一贯的西洋路子---激烈,宏大,紧张,直白。这是我最怕西洋音乐的地方。小时候家母一放西洋唱片,我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中国文人的“悲”都是孤独的,宁静的,内心独白式的。  

   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李煜“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锁清秋 ”,岳飞“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珑明”,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至夏侯湛“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

   描写的是内敛的寂寞,而在这寂寞中又将个人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正所谓“存乎一心”的体验。虽然是“悲”,但能让人细细的体味,是悲而不怆。“如千斤重的一枚铁橄榄”,虽然涩,但不苦。

   老柴悲怆》让人想起什么?是伏尔加河上的船夫,是死魂灵里的农奴,是一大群人的苦难,是一个民族的悲怆,直白,激烈,不带一点含蓄,声震寰宇,吵死人了。心脏这个吃它不消。

   所以说这种西洋的东西就得合奏呢,一大堆乐器,你哭你的我哭我的,有时还要合起来哭。突然想起了卫斯理小说《极刑》里的鬼哭神嚎,吓你个灵魂出窍!

   中国古典乐曲与文学里的寂寞也是一脉相承,比如《江河水》,《病中吟》,《二泉映月》,都是表现“悲”的,你几时见过是用合奏表现的?且不要说《广陵散》这种古琴曲了。

   说到天人合一和“存乎一心的”体验,又想起了金庸(书剑恩仇录)和柯南道尔(血字研究)笔下的戈壁沙漠。 

   金庸(陈家洛)不一日已到肃州,登上嘉峪关头,倚楼纵目,只见长城环抱,控扼大荒,蜿蜒如线,俯视城方如斗,心中颇为感慨,出得关来,也照例取石向城投掷。关外风沙险恶,旅途艰危,相传出关时取石投城,便可生还关内。行不数里,但见烟尘滚滚,日色昏黄,。。。。这一带更无人烟,一望无垠,广漠无际,。。。。。。奔驰了几个时辰,已到大戈壁上。戈壁平坦如镜,和沙漠上的沙丘起伏全然不同,凝眸远眺,只觉天地相接,万籁无声,宇宙间似乎唯有他一人一骑。他虽武艺高强,身当此境,不禁也生栗栗之感,顿觉大千无限,一己渺小异常。

   柯南道尔: 在北美大陆的中部,有一大片干旱荒凉的沙漠;从内华达山脉到尼布拉斯 卡,从北部的黄石河到南部的科罗拉多,完全是一起荒凉沉寂的区域。。。。在这片无望的土地上,人烟绝迹。。。。只有山狗躲躲藏藏地在矮丛林中穿行,巨雕缓慢地在空  中翱翔,还有那蠢笨的灰熊,出没在阴沉的峡谷里,寻找食物。  它们是荒原里绝无仅有的居客。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地方会比布兰卡山脉北麓的景象更为凄凉的了。极目四望,荒原上只见被矮小的槲树林隔断的 一起起盐硷地。地平线的尽头,山峦起伏,积雪皑皑,闪烁着点  点银光。。。。铁青色的天空中飞鸟绝迹,灰暗的大地上不见动静。

   中国文人的写景,其实都是写情,以景托情,情融于景,所谓物我合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天人合一,心外无物

   而柯南道尔的动物世界解说词则是典型的博物学家的科考笔记。作者是冷静的,客观的,置身于物外的观测者

   我博士后的老板(曾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高能物理组的头儿)闲聊的时候曾说,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传入亚洲时,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没有什么障碍的理解并接受了它,不像在欧洲曾掀起了20世纪科学史上最大最精彩的论战(关于这段历史,还请科学网的李轻舟博主推荐几篇适合非物理人士阅读的科普文章)。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接受哥本哈根解释? 因为玻尔前世可能是个中国人(要不江湖中怎么传言,他用阴阳符号来作家徽呢)

   在玻尔的量子力学中,陈家洛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玻尔的原话),他的观测行为会不可避免的影响粒子的行为。

   都说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为什么测不准?因为你要去测,你一去测,你就不仅仅是观众了,你就成了演员,就会改变剧情,就会干扰到粒子,就测不准了。

   而玻尔的对立面,论战的另一方,爱因斯坦则相信一个独立于观测者之外的客观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会因为观测者的行为而改变。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沪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玻尔看来,既然无人观测芙蓉花的开且落,讨论发红萼就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玻尔孤陋寡闻,没听说过王摩诘,更没听说过王阳明,是我给他补上的。)

   而爱因斯坦则怀疑:“当你不看月亮时,月亮难道就不存在了吗?”(爱因斯坦的论文题目)

   噫,微金庸,玻尔,和瞎子阿炳,吾谁与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4978-1016835.html

上一篇:如许人家(下)艺术,蜕变,和千里姻缘。
下一篇:搬家,儒林外史,和万恶的美国人
收藏 IP: 64.251.155.*| 热度|

25 李颖业 许培扬 杨正瓴 武夷山 魏焱明 王大岗 宁利中 马志超 蔡小宁 郑永军 李奕权 黄仁勇 王春艳 杨绪洪 姬扬 刘钢 李土荣 张海权 wangbin6087 xlsd biofans XY guhanxian mathqa mxt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