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中国种业不能回避“育繁销一体化”发展之路!

已有 922 次阅读 2023-6-27 10:41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种业不能回避“育繁销一体化”发展之路!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是中国种业发展绕不过去的坎!

      2022年3月实施的新修《种子法》第十二条,国家支持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常规作物公益性研究。国家鼓励种子企业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鼓励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构建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最重要路径之一,就是鼓励种子企业要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点评:现代种业始于19世纪,兴盛于20世纪中叶,主要历经了从政府主导时期到全球化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上世纪西方国家企业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兴起,随之诞生一个新的机构——种子(公司)产业。主流种子产业应是集育种、区试、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种子等环节于一体的产业公司,国人通俗的说法就是“育繁销一体化”。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型种业公司在产品经营上都采用以一种或几种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多种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例如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就以经营杂交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为主,同时兼营小麦、油菜等作物种子。这种经营模式既可确保主导商品的市场份额,又可在一般商品种子或业务中实现市场渗透,积累必要的技术储备。

      实践表明,品种(种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取决于产品的差异性,二是取决于产品的性价比,而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研发力和创新力。一个新品种问世需要经过育种、审定、推广多道程序。例如玉米育种周期可分为自交系选育、杂交种组配和多点试验3个阶段,其中,自交系选育在不同技术水平下存在差异,长则3-4年,短则1-2年;杂交种组配与试验阶段需要6-7年,3个阶段共计长达8-10年左右。研发环节作为种子产业链的核心部分,科研难度大、资金投入大、利润回收期长,一直是种子企业所面临的主题。我国新品种入市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完成试验的品种还需要经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是指将种业、育种和推广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农业生产模式。种业是指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繁殖和改良的活动;育种是对农作物进行选择和培育;推广是将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推广给农民,以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整合种业、育种和推广的资源,可以将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业要振兴,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其中,育种是种子产业的核心,主要基于种质资源库和性状组合,培育出具有不同产量成熟期的新型品种。今天中国农业科研院所有450多家育种单位,从业5万多人,堪称世界之最。现阶段农作物育种有三个特点:即90%以上的种质资源和育种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所;90%以上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应用技术研究;90%以上的农作物品种是由科研教学单位选育的。逆向来说,如果科研人员和商业化育种不能进入企业,种子产业就难以发展。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是一个躲不开又必须迈过的“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1393160.html

上一篇:一篇文章,点亮未来!④“东北地区玉米增产的六项建议”
下一篇:中国种业不能回避“育繁销一体化”发展之路!
收藏 IP: 180.77.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