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家成功将胰腺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 精选

已有 12171 次阅读 2015-4-22 17:13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胰腺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胰腺癌症。当胰腺外分泌细胞的癌基因Kras发生突变,会分化为一种不稳定导管样癌细胞。胰腺腺癌常常被称为"沉默"癌症,因为它极少表现出任何症状,许多患者开始表现为体重下降、腹痛和黄疸时,往往已经到晚期。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过表达核转录因子E47蛋白,可将胰腺癌诱导成为正常细胞。这项研究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参与该研究项目的机构包括Sanford-Burnham、圣地亚哥大学和普渡大学。该研究420日发表在《胰腺》杂志上。

E47是一个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作为真核生物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它参与了细胞周期调控,促进细胞衰老;调控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转录;调节免疫细胞增生及免疫因子的合成;对骨骼肌和平滑肌的生成,以及神经系统的生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型过程致肿瘤性变化。

最新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癌细胞去分化为正常细胞,这样的策略尽管十分令人鼓舞。不过这种思路在临床上早就有成功的先例,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转化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的标准方法,对某些神经细胞瘤也取得了成功,在胰腺癌细胞方面这确实是首次获得成功。

在肿瘤细胞转化方面,中国学者有非常突出贡献,早在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血液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在国际上首次成功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目前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主要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已开始尝试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及一些实体瘤。维甲酸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化疗药物不同,它通过促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纠正出凝血机制的异常,避免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血凝血的可能,使白血病的治疗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大为改观。

Dr. Itkin-Ansari is an adjunct professor at Sanford-Burnham

论文作者Sanford-Burnham发育、衰老和再生项目兼职教授Pamela Itkin-Ansari说,过表达一个基因,就可控制胰腺腺癌细胞的发展,使这些癌重编程为正常胰腺细胞,该研究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这是第一次成功通过单基因调节成功转化胰腺癌细胞的研究。下一步将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测试,观察E47是否能产生同样效应,从而为治疗胰腺癌提供的新方法,此外将筛选引起E47过表达的分子,作为在体转化的药物。

体外实验发现,如果让E4 7在人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系高表达,可使这些细胞停滞在G0/G1期,以意味着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在体实验发现,这些被重新编程癌症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显著降低。

圣地亚哥大学莫尔斯癌症中心外科教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胰腺癌组联合主席Andrew M. Lowy说,胰腺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法是用细胞毒性药物,但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仅为6个月,有效治疗的新手段新方法也只能用延长多少天来计算。

SMMU.2015042200269.pdf

Kim S, Lahmy R, Riha C, Yang C, Jakubison BL, van Niekerk J, Staub C, Wu Y, Gates K, Dong DS, Konieczny SF, Itkin-Ansari P.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 E47 Reprograms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o a Quiescent Acinar State With Reduced Tumorigenic Potential. Pancreas. 2015 Apr 18. [Epub ahead of prin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84363.html

上一篇:德国著名学者Förster论文撤稿今辞职
下一篇:中国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引争议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12 霍艾伦 钱磊 黄永义 胡九龙 李土荣 杨金波 吴跃华 李颖业 LongLeeLu crossing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