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盘点2014年科学新进展 精选

已有 20484 次阅读 2014-11-25 20: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每年年底,各个大型学术机构都会公布自己的科学大事记。《科学》杂志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热身,并让普通读者投票。http://breakthroughs.sciencemag.org/?intcmp=NEWS-COLLECTION-PROMO-btoty2014

这些内容虽然不都会最终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是被《科学》作为候选科学大事,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工作。

一、小麦基因组

小麦占世界 30%的主食,小麦基因组数量是人类基因组的五倍,而且充满混乱、重复的 DNA序列,所以曾经有学者认为小麦基因不可能被测序。但是国际合作组织,已经描绘出 21 条染色体草图,并对其中一个染色体进行了深层测序,这说明对小麦进行完整基因组测序已经不远了。这一数据正在帮助科学家培育更快更好地开发小麦品种。

二、治愈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唯一的治疗方法曾经是连续48 周使用利巴韦林和干扰素。但这些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也经常没有效果。2011 年 5 月,两种直接对抗丙型肝炎的药物上市改变了历史。随后人们开发出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抗病毒药物,2014年已经被批准上市可在8 个星期内治愈丙型肝炎的新药,该药物可能很快成为丙型肝炎常规治疗药物。但是唯一遗憾的是这种药物价格不菲,每粒高达1000美元。


三、漫长的鸟进化

科学家多年前就知道鸟是恐龙的后裔,若干年前这种动物从爬行类分离出来。今年,科学家发现在一种恐龙有羽毛,这种羽毛和现在的鸟羽毛接近,研究发现恐龙长羽毛可能比较普遍,研究说明恐龙经过缓慢并持续非常长时间的进化,才逐渐进化成现在种类多,颜色鲜艳,并适应环境的鸟类。


四、会游泳的恐龙

科学家通过一个新的棘恐龙的棘化石深入研究,证明这种恐龙不仅是最大的食肉恐龙,大约15米长,而且也可能是唯一会游泳的恐龙。虽然这种恐龙有能力击败霸王龙,但它很可能是以吃鱼为生的恐龙。


五、年轻血液抗衰老

美国斯坦福大学有学者发现在年轻动物体内存在能对抗衰老的蛋白质。研究发现这种蛋白能延缓心脏的衰老,现在科学家正在尝试用年轻血液治疗老年性痴呆。

六、人工遗传密码

有学者制造出除G-C和 A-T以外的新的核苷酸,现在已经将这些新的核苷酸转入活的细菌基因组内,将来可利用这种技术编码新的氨基酸和全新的蛋白质,这种技术有可能成为人工新蛋白的工厂。


七、南极冰下潜伏着远古生命

美国科学家2013年1月从南极兰斯湖底800米冰下获得土和水的样本,研究发现存在不同微生物的生态系统,这里的水至少被封闭了10万年以上,也就是说这里的生命是10万年前就与世隔绝,然后繁衍生息到现在。

八、人类嗅觉能力惊人

虽然我们的嗅觉能力不如狗,但最近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识别味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惊人,最近研究发现人类竟然能识别大约1万亿种气味,远远超过过去认为1万种气味的估计。

九、能模拟脑功能的计算机芯片

从出现后半个世纪来,计算机芯片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但是基本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2014年的计算机芯片打破了过去的模式,科学家根据大脑的工作原理设计出新芯片,这种芯片的性能大大提高,让许多过去机器人无法实现模拟人类视觉的功能,这些功能需要从复杂环境中利用感受器获得大量数据并立刻分析数据的能力。

十、培养胰岛素分泌细胞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终于用人类干细胞培养出胰腺β细胞,这种细胞能合成分泌胰岛素,一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这种细胞丢失造成,不过用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干细胞培养成这种细胞的配方非常复杂,虽然这种细胞并不能克服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这种细胞的免疫攻击,但毕竟向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前进了一大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46263.html

上一篇:动物福利过分吗?
下一篇:疼痒神经元培养成功
收藏 IP: 116.246.19.*| 热度|

20 张南希 王守业 强涛 水迎波 孙瑜隆 郑永军 董侠 薛宇 秦培武 李亚平 刘广明 张强 王秋祥 biofans eastHL2008 zhangling JiaLiu123 Allanmu acidwang812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