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众所周知,是说老鼠具有天然打洞的本事。但我们可能不知道,老鼠天生爱运动。这一研究也说明,有的研究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研究条件,只要针对科学问题,灵活利用各种条件,在技术为王的时代,开展以兴趣为导项的研究也是有可能的,按照飞狐的观点,只有这种才能算真的基础研究。不过尽管设备简单,但坚持3年,收集20万次实验,这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科研中虽然有许多规定动作的内容,例如如何作形态,如果做杂交.其实科研最是灵活的,任何方法都有可能被作为研究的内容,而且越是新的方法越被鼓励,因为新方法可能会有新发现.因此科研并无定法, 就好象剑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2009年,神经生理学家Johanna Meijer在自家后院进行了一项不同寻常的实验,在他家花园一片破乱的角落,她和荷兰莱顿大学的同事放置了一个啮齿动物跑轮和一架红外线摄象机,用一些动物食品诱饵诱惑一些动物,观察一些野生动物是否具有内在的运动兴趣,结果发现许多动物具有天然的运动兴趣。
野生小鼠最早闻到食物味道,如期而至,并自动进入动物跑轮开始奔跑。大鼠、小臭鼩甚至青蛙都会按照各自方式转动跑轮,3年来这一游戏场接待了20万动物次,似乎这些动物似乎非常乐于此项运动。
加洲大学进化生理学家Ted Garland说,这一研究给那些怀疑实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不愿意主动跑轮的观点致命打击,更重要地是,这一发现提示,(某些)人类和动物具有热爱简单运动的天性,对某些种系比普通同类更懒惰的动物进行基因分析也许能找到那些和热爱运动相关的基因基础。人类中也明显存在爱动和爱静族的明显区分。
在这一项研究以前,科学家早就发现,被抓获的小鼠都是运动爱好者。实验室和居家的小鼠在跑轮上每晚能行走5公里距离,但科学家不知道为什么动物会这样。
比较明确的是这些动物乐于此道。小鼠能被训练通过按纽获得食物或可卡因,这些动物甚至可以学会跑很远距离打开转轮开关,然后返回享受转轮的乐趣。但是这些能力是被迫的,还是天生的,过去一直都不清楚。
Meijer的研究回答了这个疑问。他们发现这些野生小鼠跑转轮平均每次1-2分钟,这和在实验室发现的情况十分类似。他们今天在《皇家学会进展B》上在线发表了他们的论文。该小组在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另一套观察装置,验证了他们的结果。更有意思的是,即使不放任何食物,这些动物仍会来次跑轮,他们还观察到,有时候动物希望跑快,转轮的转速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跑地比轮子还快),有时候,个头大的小鼠和个头小的小鼠一起沿不同方向跑,个头小的会被抛出轮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