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给焦波大哥发个问候的短信,方知他正在沂蒙山区拍纪录片,今晚有幸亲睹了《乡村里的中国》的试片,很有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的味道...
剑桥杂感之三: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841-624234.html
http://news.163.com/14/0309/15/9MTFB5PH00014AED.html
http://www.iqiyi.com/v_19rrhew450.html
继前段时间在“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最佳纪录长片奖”以后,2013年12月26日晚,《乡村里的中国》又在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上获得纪录片大奖,再次震动了中国的纪录片界。[2] 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俺爹俺娘》和《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系列曾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俺爹俺娘》系列曾感动了无数儿女。 这一次《乡村里的中国》焦波仍然把镜头对准了其老家——山东淄博,不过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庄,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
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而焦波的摄制组,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
最373天时间里,《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
曾多次执导央视春晚的金越认为,《乡村里的中国》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结构充满张力,故事复杂,线索清晰,画面朴实,剪辑流畅,同期声音录制完美,“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的、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775152.html
上一篇:
剑桥大学哲学系主任Tim Crane:The objects of thought下一篇:
痴迷的境界----冯满天与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