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态势感知问题为什么很难解决? 精选

已有 4453 次阅读 2023-5-23 06:13 |个人分类:2023|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哲学世界中有三句最著名的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提出过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同样,态势感知的世界中也有三句著名的话:彼是谁?己是谁?如何知彼知己?

虽然人类的态势感知与机器的态势感知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如情感和情绪、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刻理解和推理能力、道德和伦理判断力、自我意识和意识流等,但现实世界始终是一个态、势、感、知混杂的世界,它是由不同的方面和元素组成的,任一条信息或知识里都既包括态也包括势,任一个人对这条信息或知识的理解都即涉及感也涉及知(纠缠)。具体而言,“态”指的是事物具有的形态、性质、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包括物理形态、化学性质、生物结构等,这些特征使得事物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行为;“势”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和趋势,包括变化方向、发展趋势、进化进程等,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感”指的是人类对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还有机器的各种传感器,这些感官信息构成了人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知”指的是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包括科学知识、哲学思考、人文艺术等,还涉及机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这些知识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来源于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人类对它的态势感知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

同时,现实世界又是不一致和不完备的。不一致指的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和观点,而这些解释和观点可能互相矛盾甚至相互排斥。不完备则指的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着无法被完全理解和描述的现象和事物,无论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还是因为事物本身的复杂性。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我们的知识和理解总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对现实世界进行完全的把握。此外,我们的态势感知也受到我们的文化、社会背景、经验和个人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描述存在偏差和局限,所以我们所感知到的局面或情况并不完全反映实际的态势或趋势。不少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而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正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或难以察觉。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或判断时,不要单纯依赖表面现象,而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和分析。

递归集是指“某元素是否存在于该集合中”可以用算法判断出来的集合。在态势感知中,状态与趋势之间可以产生递归关系,状态是某一时刻事物的具体表现,而趋势则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状态可以影响趋势的发展,而趋势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状态的变化。例如,一个地方的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之间就存在着递归关系。经济状态的好坏可以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而经济发展趋势的好坏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经济状态的变化。感觉与知觉之间也可以产生递归关系,感觉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则是我们对感觉进行加工和解释的结果。感觉可以影响知觉的形成,而知觉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感觉的产生,感觉和知觉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递归关系,相互影响和作用。

一般而言,事实与价值之间是没有递归关系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价值是主观评价的结果,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事实可以为价值提供支持,但不会产生递归关系。然而,在某些哲学和伦理学的理论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事实和价值之间可以产生递归关系,即价值可以影响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和理解。但这种观点并不普遍,也存在着争议。正因如此,不难理解,现实世界中的不一致性常常是由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在现实世界中,事实和价值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态势感知中,事实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它们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和处理现实世界时,充分认识到事实和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避免简单化、片面化的看待问题。

事实性的态势感知指的是对某一事件、现象或情况的客观描述和认知,强调的是对真实情况的准确把握和客观分析,不涉及任何主观的价值判断。而价值性的态势感知则是对某一事件、现象或情况的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强调的是对其意义和影响的认知和评估,涉及到主观的价值观念和立场。

在理想的人机环境系统态势感知中,通过虚构和想象可以让事实与价值产生递归关系。虚构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超越已知的事实和现实,探索可能的世界和未来。在想象中,人们可以构建各种场景和情境,探讨各种可能性和选择,进而形成对事实和价值的认知和评价。例如,对于某个社会问题,人们可以通过虚构想象构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结果,进而评估它们的价值和实际效果,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因此,虚构和想象是人类进行有效态势感知的重要手段之一。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意味着不存在一个对万事万物皆适用的数学理论,可证明性和正确性也无法统一。数学家可以证明的内容取决于他们的初始假设,而非所有答案所依据的基本事实。态势感知也类似,粗略地可分为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曹冲称象,塞翁失马四个阶段。

当年,维特根斯坦从《逻辑哲学论》的自我否定中走出来完成《哲学研究》时,就意味着语言的本质在于生活化的使用,而不仅仅是逻辑的图象,无独有偶,态势感知的本质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建模映射,而是在使用中去实践体验,但时至今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依然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依然还没有走出实验室,究其因,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其内在的机制机理(尤其是人的),如果您要问为什么会这么难,态势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在心理学领域的翻译或许会揭晓这个答案:情境意识。看到没,研究态势感知就是研究意识,能不难吗?!客观地说,目前不少人高喊颠覆的GPT也只是解算出下一个字符的权重概率大小,距离“意识”恐怕还远远望之吧?!

不管怎样,仍非常期待大家齐心协力尽早攻克这个世纪难题!

等待与希望!!

IMG_20220221_173914.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389015.html

上一篇:态势感知与势态知感
下一篇:人类的智能不是“计算”而是“算计”
收藏 IP: 124.64.127.*| 热度|

5 郑永军 鲍海飞 谢钢 农绍庄 何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