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态势感知通常是主客观的混合物

已有 1466 次阅读 2023-5-18 11:37 |个人分类:2023|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态势感知通常是主客观的混合物。主观因素包括个体的经验、知识、态度和信仰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态势的感知和理解。客观因素包括环境的物理属性、社会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对态势的感知和理解。因此,态势感知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态势,我们需要尽可能客观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个体的主观因素在态势感知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语言和智能并不是一回事,智能和大数据也不是一回事,甚至智能和数据的关系也不是非常密切。机器智能是指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智力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它的核心在于算法和模型的设计和优化,而不是数据的数量。虽然数据是智能技术中重要的输入,但数据量的增加并不能直接提高智能水平,而且大量的数据还需要进行清洗、分析和处理,才能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与状态、趋势、感觉、知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状态是指事物所处的具体情况,趋势则是指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感觉和知觉则是指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而智能则是指人类的智慧和思维能力。从这些角度来看,状态、趋势、感觉和知觉可以为智能提供信息和素材,而智能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信息和素材,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状态和趋势。同时,智能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感觉和知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外部世界。

进一步来看,态势感知可以被看作是智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统计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技术,以实时监测、分析和预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和人为事件为目标,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周围的情况(如安全监控、交通管理、灾害预警和环境监测等)。

一般而言,态势感知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推理、反馈等技术,旨在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在许多复杂甚至矛盾的态势下感知可能会涉及到非同一律、矛盾律、非排中律等非逻辑基础:在处理复杂的信息时,需要考虑到数据、信息、知识、经验、推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可能存在的不一致、冲突、不确定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一定要遵循已有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信息的分析、归纳和推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复杂的态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已有的方法和原理并不是态势感知的基础,而只是在处理信息时可能用到的工具。

在人机融合智能系统中,“变化的态势场”和“变化的感知场”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电磁场中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具有对称性,也就是说,变化的态、势可以激发新的感、知,同时变化的感、知也可以激发新的态、势,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完美对称的。电磁场中电场与磁场之间的对称性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对称性原则,智能中的态势与感知之间的对称性在人机融合中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能会揭示了人、机、环境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对称性原则。

一个与外界没有态、势交换的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其内部的态势常常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样,一个与外界没有感、知交换的系统也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其内部的感知也常常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在一个与外界具有信息、能量、物质交换的开放系统中,态、势、感、知在博弈过程中是会发生较大变化的。这是由于在开放系统中,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信息、能量、物质的交换,这些交换会对系统的状态和趋势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系统的感觉和知觉。具体来说,当外界提供的信息、能量、物质有利于系统的感知时,系统中的感知会增强;反之,系统中的感知会减弱。同时,在博弈过程中,系统内部的状态和趋势也会发生变化,这也会对其感知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开放系统的情况时,需要综合考虑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影响,确定感知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博弈策略的制定。

机器的计算态势感知与人类的算计态势感知,其主要区别是:大时空尺度中捕捉信号、信息,运用经验、知识,组合分析、判断的能力。人类态、势、感、知中的数据、信息、知识在交互中常常不仅是在物理系统与物理系统之间进行映射、反射,还往往在物理系统与非物理系统、非物理系统与非物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非数据、信息与非信息、知识与非知识的映射、反射,更有甚者,使之进行互射,并且这种相互的映射、反射可以改变定义域中原象与值域中象的性质,有点像威廉·布莱克的诗来描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逻辑正确不一定认知正确,机器客观真假与人类主观是非不同,比如伦理常常会被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突破。与目前计算机器底层——布尔代数不同,人机环境中存在着不同颗粒度事实与价值混编的与或非排序关系,有时还可以加入情感、责任、目的、情绪……平心而论,没有人的参与,数据是不能够形成知识的,同样,在原因和结果之间也不一定要有概念上或逻辑上的联系,智能的漏洞及痛苦也时刻提醒人们:为什么这么多的科学技术进步并没有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智能或人机混合智能之所以很难,主要是涉及到了人类及其社会的主客观混合问题。人类的表征不是打标签、制定规则,而是一边造标签一边破坏性地遵守规则。同时,人类的智能神经网络系统不仅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元构成,还有人身其它的神经元、机器神经元和环境中的事、物神经元及其交互构成。​

无标题.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388490.html

上一篇:人机融合智能的测量、计算与评价
下一篇:态势感知的稀疏与池化
收藏 IP: 124.64.127.*| 热度|

3 宁利中 杨正瓴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