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关于小儿血管瘤、成人血管瘤等发病机制的另一种解释:粪毒入血?

已有 3136 次阅读 2013-12-2 21: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肿瘤, 血管瘤

关于小儿血管瘤、成人血管瘤等发病机制的另一种解释——或许是‘粪毒入血、百病蜂起’的一种表现(CZ)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

今天,在我的QQ里,有个朋友在咨询关于血管瘤的问题,让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结合昨天晚上另外几个朋友在我的QQ群里(群号299184378)咨询关于皮肤表面长痘痘的问题,我猜测这些情况可能都是‘粪毒入血、百病蜂起’的不同表现。果不其然,通过进一步和咨询者沟通,果然把‘肠胃不适’的问题揪了出来,提示我们在进行临床咨询工作时,切莫忽视了咨询者的肠胃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典型的对话(其中‘回答者’是我本人):

...

注:咨询者先咨询了一个关于如何解决女性朋友生理周期功能障碍等问题,已建议她使用7号饮料进行调理。

...

咨询者:再问一个‘新生儿先天性血管瘤在颈动脉’能根治嘛?具体情况是:现在已经一岁了,出生没多久就去一个医院用激光治疗,去了三次了,刚做完以后有所改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会看见再长。

回答者:这种情况说明导致血管瘤的因素可能还在。孩子有其他胃肠道方面的问题吗?

咨询者:还有疝气。随时拉肚子

回答者:哦,那就对了...按照我的理论分析,应该是有肠道毒素不断进入孩子体内血液中,从血管向外边排出毒素,优先从动脉瘤部位排出来,表现为动脉瘤。

咨询者:那这个又怎么治疗啊?

回答者: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治疗应该也不难——同样可以使用这个3号饮料适当清理孩子的肠道,避免毒素入血,同时修复孩子肠道粘膜,有可能会根治。只不过孩子使用的时候,3号饮料的用量可以用到成人用量的1/4-1/2之间即可。

咨询者:好的  谢谢  反正这个也没副作用  尝试一下也是好的

回答者:好的,希望孩子能够根治!

咨询者:谢谢  其实这种孩子还不少

回答者:也非常感谢您咨询——我个人希望在和大家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对临床上各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咨询者:好的  谢谢  打扰你了  

回答者:没关系,呵呵...

张成岗:如果有了好结果可以在群里给大家分享...另外,使用3号饮料通便的话,如果通便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逐包或者逐半包加量。目前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解决了便秘问题。

咨询者:好的,一定

...

由此可见,很可能这个一岁孩子出现的‘新生儿先天性血管瘤在颈动脉’就是一种典型的‘粪毒入血、百病蜂起’的表现,因为‘还有疝气,随时拉肚子’已经是十分典型的原因了。我在先前的博客中写过相关信息(人体是个【膜夹肉】,自主运行更健康(CZ)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736209.html)。因此,如果肠道存在问题,那么这些毒素就会不断地渗透进入肠道微绒毛、肠壁直至进入血液中,而且会导致高血压,因为血液中出现了这些肠道毒素‘脏东西’(‘血液脏’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分析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29308.html)。孩子的心脏加压排毒,但是由于颈动脉可能正好比较脆弱,因此会优先成为排毒区域,从而表现为所谓的‘新生儿先天性血管瘤在颈动脉’。换言之,即便不是在颈动脉,也可能会在其他部位出现排毒的外在表现。而且,可以推测,这个孩子的皮肤也不会太好,因为毒素是从肠道中摄入的,要么被从肠道中排出去,要么进入血液后通过血管送过肝脏和肾脏解毒之后排出去,要么就从皮肤表面排出去(表现为皮肤上长痘痘、长包包等情况)了,这就是之所谓肠胃不适的朋友往往脸色发暗发黑发涩,其实都是体内毒素通过肠道入血的表现。或许,让我们再更加大胆地猜测一下:体表肿瘤很可能就是人体内将毒素打包准备排出体外的一种方案,或者进一步说,即便是体内的肿瘤,也许不排除是体内富集肠道来源毒素后准备排毒的一种‘器官’?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目前的肿瘤治疗方案是否存在问题呢?这下可就得好好想一想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746543.html

上一篇:从【人心隔肚皮】说开去——兼论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CZ)
下一篇:攻克【毒瘾】是大爱(CZ)
收藏 IP: 123.114.18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