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16 13:39:29 来源: 泸州圈子
第一届中医药表型组学院士高峰论坛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TVLB9UV0534FCXR.html
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组学、宏基因组学.....! 这些后基因组时代的前沿科学正在逐渐成为划时代的中医药新学科。中医药表型组学,通过建立临床证候队列,整合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组学、宏基因组学等最新前沿科学技术,对中医证候表型组学机制、中药方剂药物表型组学机制和新药研究开发以及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将中医临床循证以全新的多组学概念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定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为解决精准医学时代西医学所面临的如何对疾病进行重新定义的难题提供系统理论和指导思想,而使目前西医以人体器官甚至细胞或分子水平单个表型为基础的疾病定义和分类系统,提高到一个新的整体水平,以证候临床表型组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义和分类,建立更为准确的新的疾病诊治系统,从而达到增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的终极目标。因此,中医药表型组学不但将创新性地推动中医药学的科学发展,而且在创立新精准医学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地位和实际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表型组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表型组学在多组学时代的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办的“第一届中医药表型组学高峰论坛暨2020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表型组学科研能力培训班’ ”,于2020年12月12-14日在著名的美丽酒城四川泸州市举行。
莅临此次高峰论坛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教授,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中山大学原副校长颜光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研究所付所长王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吕海涛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苏秀兰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科学家,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涂曲平,西南医科大学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副校长张春祥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志教授,副院长徐厚平教授、汪国友教授等领导,以及及从事中医证候、中药方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200余人。授课专家们就“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组学,网络药理学,中医药学,蒙医药表型组学,肠道菌群组学”等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等多方面作了学术报告和交流,达到了培训和提高研究人员的中医药表型组学科研能力的目的!
开幕式前,专家们合影留念:
开幕式由此次高峰论坛的发起人、大会主席段大跃教授主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党委书记李志教授在致辞中,代表主办单位对周宏灏院士等授课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李书记介绍了本院基本情况以及表型组学研究中心概况。他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通过相互交流,把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西南医科大学主持全面行政工作副校长张春祥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南医科大学发展历程以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等工作情况,并希望与会人员珍惜此次首届中医药表型组学院士高峰论坛的大好良机,加强交流和合作,共谋中医药的多组学研究,助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涂曲平女士在致辞中代表市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欢迎各地专家学者百忙中前来醉美泸州参会,在介绍了泸州市卫生资源以及中医药发展情况后,期盼与会专家希望和与会人员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开拓科研思维提升中医药能力建设水平,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大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代表中国药理学会和参会代表对此次会议的主办和协办单位表示感谢,对大会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这次院士高峰论坛是中国药理学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医药的现代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顾金辉副司长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对此次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感谢与会人员对中国卫生健康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并充分肯定了泸州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希望与会人员学习贯彻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物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张春祥教授为周宏灏院士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西南医科大学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志教授为部分参会的专家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首先授课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终身教授周宏灏先生。周院士是国际著名临床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学专家,是国内该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不顾自身81岁高龄及新冠疫情风险,坚决排除阻力,亲自前来参加“第一届中医药表型组学高峰论”会议,以表其大力支持中医药表型组学事业发展之决心!周院士题为《个体化医学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讲座,更是为与会者带来了一份丰富的学术大餐。在回顾和总结了个体化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后,周院士敏锐地指出:目前,在多组学研究和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个体化医学正在多组学层面向精准医学发展。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作了题为《表观重编程技术与心血管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的报告,他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的疾病,心脏的再生修复需要我们从编程技术来支持。余教授从多个层面包括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内源基因表达激活等等,来介绍了表观遗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心血管细胞表型转化的一系列研究,非常的有创新性和前沿性。
西南医科大学中医药表型组学中心主任、世界著名表型组学专家段大跃教授作了题为“中医药表型组学在创立新精准医学科学中的引领地位和意义”的报告,对精准医学的狭义和广义概念做了很深入的分析,并以通俗易懂的“锁与钥匙”的关系诠释了现代医学从前基因组时代表型-基因型关系的研究到后基因组时代的表型-基因组关系的研究再到当前精准医学时代的表型组-基因组关系的研究的发展进程,阐明了以表型组而不是单个表型来定义与分类疾病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他指出,以表型(例如高血压)队列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其实是在以“瞎子摸象”的方式不断地创新“偏见”,造成了复杂的基因组(“钥匙”)与简单的表型(“锁”)之间的不平衡,因此,以表型组(能够与基因组对应的复杂的“锁”)建立队列,将林黛玉型的高血压与张飞型的高血压以具有表型组特性的中医证候分在“肝气郁结”和“肝阳上亢”两组队列,在整个“大象”水平进行表型组关联研究(PheWAS)临床研究,不但能深入诠释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新的科学内涵,而且可以建立更为准确的以证候临床表型组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义和分类新的疾病诊治系统,从而达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精准性的终极目标。因此,中医药表型组学在创立新精准医学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地位和理论指导意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杜冠华
教授题为《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组和丹参饮药理学研究》的专题讲座,以中药复方丹参饮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对于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组进行研究的网络药理学思路,方法,及相对应的药物表型组学研究的临床应用,比如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疾病(异病同治)的治疗的药效及组学网络机制等。对进行药物表型组学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张永祥教授
《人类遗传资源与新药研发》从人类遗传资源开始,给我们阐述了三个重要性,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对于我们西药研发的重要性,二 对不限癌种 不限病种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性,三 对中国的人类遗传信息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颜光美教授
详细介绍了从基础到临床开发M1溶瘤病毒抗癌新药的理论和实践
王忠教授
报告了《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靶点模块识别与多表型药理机制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与实践》《代谢的系统性与机体稳态调节》专题讲座。从中医药的疗效,标准,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价方面开发了一些新的思路,建立了一个新的中药复方模块药物研究方法,可用于更加明确地评价临床疗效,对以后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产生一个助力作用
上海交大吕海涛研究员的报告
《基于精准靶向代谢组学的中药创新研究》从精准靶向代谢组学的理论内涵和方法创新出发,系统介绍课题组如何针对中药复杂系统,从中医药表型组的系统优势出发,建立符合中药特征的表型与功能评价的代谢组学方法,以中药黄连中小檗碱的系统药理学研究为例,重点阐释基于代谢组学中药表型组学研究策略在解析中药有效组分和阐明治疗功能的优势与实践前景。
自内蒙古医科大学的苏秀兰教授
生动地介绍了蒙医药学独特的理论和临床治疗方法(例如五疗),以及她们团队应用多组学(包括表型组学)方法研究蒙医药学的进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创伤组副主任刘宗超副教授
以《肠道微生物菌影响中医痹症的发病》为题,讲述临床医生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获得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如何为研究骨科常见的中医痹证的证候表型组设计严谨科学的科研技术路线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科研方案,为临床医生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百趣代谢组学中心何敬全博士
讲述了系统稳态以及疾病与系统稳态调节之间的关系,并从代谢物的性质,运动,交换等角度阐述了小分子代谢物在系统稳态调节,疾病表型决定中的重要作用。
参加会议的有很多来自医科大的研究生,他们来此学习,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所有的参会人员都认为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通过这次盛会把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最后,由段大跃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在这里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授课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学术盛宴。感谢各位参会着的大力支持,志愿者对大会付出的贡献。感谢协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国际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院,上海百趣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绿叶制药。再次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结束后,专家们合影留念
会后,几位先行乘机返回的专家,参观了即将启用的智能化实验室。
图/文编辑:李飚(时光friend) 在此,特别感谢为本文提供文字资料的叶玲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杜鑫女士! 2020年12月14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