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刻板运动障碍

已有 1019 次阅读 2022-8-19 09: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 刻板运动障碍


  • 运动障碍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刻板性运动障碍是指一种随意的、反复的、无意义的(常为节律性)运动,表现为摇摆躯体、摇摆头颅、拔毛、捻发、咬指甲、吮拇指或挖鼻孔等。发生率尚无确切数据。国外报道夜间摇头占3.6%~39%,撞头约为10%,智力障碍出现刻板行为发生率为1.9%~21.8%。刻板行为/习惯性动作也可见于正常儿童,多于4岁自行消失。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BB%E6%9D%BF%E8%BF%90%E5%8A%A8%E9%9A%9C%E7%A2%8D/22158930?fr=aladdin 

  • 中文名  刻板运动障碍

  • 外文名  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

目录

  1. 1 [问诊要点]

  2. 2 [体检要点]

  3. 3 [精神检查要点]

  4. 4 [辅助检查]

  5. 5 [诊断要点]

  6. 6 [病历记录要点]

  7. 7 [门急诊处理]

[问诊要点]

编辑 播报


应了解起病年龄、刻板行为表现的形式及出现的时间、场合,发生的诱因、出生史和发育史,有无其他精神异常表现等。

[体检要点]

编辑 播报


完成全面体格(包括生长发育评估及神经系统)检查。

[精神检查要点]

编辑 播报


主要评估智力水平及一般精神活动表现,尤其社会交往、语言功能,一般技巧运动能力。

[辅助检查]

编辑 播报

  1. 完成血、尿、粪常规,肝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2. 智力测验,适应能力评定,刻板行为量表评定,Ar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等;对孤独症行为表现者,可进行孤独症量表评定。

3. 脑电图、头颅CT可MRI。 [1] 

[诊断要点]

编辑 播报

  1. 具有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表现。

  2. 临床表现具有刻板性运动障碍诊断标准症状的特征。

3. 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均正常。

4. 符合CCMD-3诊断标准——

(1) 刻板运动达到躯体受损的程度或显著干扰患儿的正常活动;

(2) 症状至少已1个月;

(3) 不是由于任何其他精神病或行为障碍所致;

(4) 如果系精神发育迟滞的伴发症状,此时对两种障碍都编码。

5. 鉴别诊断

(1) 儿童孤独症 常见有刻板运动,表现为手部或手指活动、头或躯体摇旋转动作等,但孤独症有显著的社会交往损害和语言交流障碍。

(2) 精神发育迟滞 患儿缺陷程度越重,刻板行为及自伤行为越为多见,在诊断时须加以评估。

(3) 癫痫 儿童癫痫精神运动发作,或摇头、撞头等症状,但有意识障碍、紫绀或大小便失禁,脑电图癫样放电,抗癫药可减少发作,可加鉴别。

除上述而外,还须排除儿童强迫症的强迫动作和抽动障碍的运动性抽动及自伤行为。

[病历记录要点]

编辑 播报

  1. 起病年龄、刻板行为表现的形式,及出现的时间、场合、发生的诱因等。

2. 出生史和发育史,有无其他精神异常表现等。

3. 个人史、既往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人。

4. 全面体格(包括生长发育评估及神经系统)检查所见。

5. 辅助检查结果。

6. 精神检查所见,包括智力水平及一般精神活动表现,尤其社会交往、语言功能,一般技巧运动能力。

7. 既往诊疗情况。 [1] 

[门急诊处理]

编辑 播报

  1. 一般正常儿童刻板动作,症状轻,常可自行消失,无须特殊治疗。

2. 刻板行为严重、频繁,甚至造成躯体损伤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须加强照管训练,预防保护措施,以防止损伤身体。

3. 以行为矫正治疗为主;安排日常活动,吸引其兴趣和注意;安排替代性动作;增加同伴集体活动等。

4. 重症患儿可选取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处方:

利培酮片1 mg×20,用法: 0.25 mg,每日2次,口服;或

奥氮平片5 mg×7,用法: 2.5 mg,每日1次,口服

5. 改善环境,正确教育管理,加强社会功能训练,鼓励社会交往,参与儿童集体活动,促进康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351768.html

上一篇:[转载]刻板行为是指什么的行为
下一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中医疗养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张成岗)
收藏 IP: 114.249.6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