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在椰子树上 风吹它哼哼唧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邢立达 妙趣横生得不可开交的古生物学

博文

“有角的脸”的中国老祖 精选

已有 9130 次阅读 2008-6-18 22:02 |个人分类:捶打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有角的脸=horned face,也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角龙类,其代表是三角龙(Triceratops)。

  三角龙是晚白垩世(67-65 mya, mya=百万年前)数量众多且十分著名的草食恐龙,体型强而有力,约9米长,4米高,五至六吨重,它和暴龙在同一时期,生存于现今的北美大陆,当遭遇暴龙,三角龙就以自己强壮结实的体格与尖锐的三角来进行决斗。下面让我解说一下三角龙几个显著特征。
  三角龙自豪地拥有三个角,有两个长在头顶上,第三个角长在鼻子上,是用来保护自己的锋利长矛,有矛必有盾,三角龙居然完美结合了矛与盾,三角龙的颅后部延长成为巨大的颈盾,充当一面护体盾牌,值得一提的是,三角龙的颈盾是一体实心的,这与其它一些角龙类不同,比如开角龙(Chasmosaurus),其颈盾是中空的,这显然不够坚固。三角龙的颈盾还有一个特征,它可能是华丽的多彩的,以来可以在当时已经接近近代的自然环境配合成保护色,而来作为孔雀尾般求偶工具。矛与盾的结合使三角龙成为完善的攻防机器,但这也让其脑袋十分庞大,估计有将近315公斤重。
  三角龙的还有一处重要特征,那就是特化的咀嚼构造,我们仔细观察三角龙的嘴部,就会发现三角龙的口鼻部已经演化为侧面紧缩的嘴,下颌悬于上颌之下。如此构造的嘴器能高效的切割坚硬的植物茎。
  三角龙和暴龙的关系,相当于如今非洲的狮子和野牛群,这是根据生物数量金字塔以及对现生草肉动物比例来推测的,当野牛群遭遇狮子的攻击,它们会将老弱病残圈在中间,然后头朝外地围成一圈,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我们可以这样引申到三角龙群与暴龙的遭遇上,当然,这仅仅是推测。其实,就是暴龙攻击离群的三角龙也不是一碟小菜,三角龙受到攻击后,它会被迫还击,低头显露长矛般的角,以6吨体重、时速35公里的高速突击,绝对是暴龙承受不起的。最近,BBC的节目认为,三角龙撞击暴龙会造成鼻子烂掉,这在学界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
  那么这种神奇的恐龙是谁发现的呢?在恐龙权威书籍或是年鉴上都是这样写的“1889年,马什(Marsh)”,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约翰•贝尔•赫琪尔(1861—1904年),这位美国化石发现史上最著名的化石采集者之一,1888年,赫琪尔在怀俄明州发现了第一只角龙类化石——三角龙的头骨!而马什最早则把三角龙鉴定为野牛……
  我们常常拉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三角龙的行走方式,在过去的电影和博物馆展览中,三角恐龙的两只前腿分得很开,看上去象蜥蜴那样。但是在过去的在六七十年代时,一些科学家就曾经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三角恐龙的两只前腿应该更直立一些,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小一些。而近古生物学家们终于对三角恐龙两只前腿张开的形状做了调整。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们利用按照一比六的比例扩大的骨架模型反复研究关节之间怎样咬合,并利用橡胶带充当肌肉和肌腱组织,模拟各个关节的运动情况,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最终决定了前腿的角度姿势。
  而我们本次甘肃考察的重要一环,就是观察有角的脸的中国老祖——黎明角龙(Auroraceratops)。黎明角龙属于新角龙类。
  什么是新角龙类?传统上,角龙类恐龙被划分为两个类群:长有类似鹦鹉嘴的喙部的鹦鹉嘴龙类和长着颈盾的新角龙类。角龙类的一系列重要特征,比如炫耀性的颈盾和特化的咀嚼构造的进化过程缓慢。这是因为在原始属种和进步属种中差别很大,但新的发现提供了过渡的形态,表明这一变化具有渐进性,这说明其进化经历了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黎明角龙目前只有一个种,模式种皱纹黎明角龙(A. rugosus),属名中的Aurora意为“黎明”,意指该恐龙在早期角龙类的重要性,也同时以命名者之一的Peter Dodson的儿子Dawn Dodson为名。种名rugosus在拉丁语中意为“表面不平的”,意指该恐龙的泪骨突起,而使得头部、颌部表面看起来凹凸不平。标本发现于中国甘肃省马鬃山公婆泉盆地的新民堡群。黎明角龙是马鬃山地区所发现的第二种基底新角龙类,第一个为古角龙。

Peter Dodson是权威的角龙专家

  大部分的新角龙类具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但黎明角龙的口鼻部较短、较宽。颅骨长达20厘米,相当平坦、宽广。前上颌骨具有至少2对长牙,牙齿上有纹路。头部的隆起处分别位于眼睛的前方,以及下颌的两颊,而生前可能覆盖者角质。这些隆起处可能作为物种内的展示物使用。这些隆起处不太可能作为抵抗掠食者使用。另一个可能的功能则是作为物种内的打斗行为,可能为了求偶或是争执。
  明天继续和Peter一起整理黎明角龙多达20多件的新标本……

黎明角龙复原图和头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561-29586.html

上一篇:遍地的虫洞 鸡皮疙瘩
下一篇:中国学者揭秘亚洲第一龙防身撒手锏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