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亚纲在1970年6月完成中医药文献整理,依据上海老中医们编辑的丛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6469-292031.html)中的《疟疾专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6469-291645.html)和其他补充方药,选定包含青蒿的8个重点中药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进行鼠疟模型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6469-514240.html),其中青蒿的醇醚制剂得到了90%以上抑制率的结果。这一结果已经得到军队当年参加这一筛选工作的老同志确认。
在余亚纲整理的原始记录中,疟疾专辑里共有编号1至808号个方剂,青蒿是在第26号的《肘后方》中出现的。详细顺序如下:
p17「金匮要略」
1、鳖甲煎丸
p18
2、白虎加桂枝汤
3、蜀漆散
p24「备急千金要方」
4、[治妊娠患疟汤]
5、又方
6、恒山汤
p25
7、小柴胡去半夏加括楼根汤
8、牡蛎汤
9、麻黄汤
10、恒山丸
11、梔子汤
12、治老疟久不断者方
p26
13、治疟方
14、蜀漆圆
15、乌梅圆
16、大五补汤
17、鲮鲤汤
18、乌梅丸
p27
19、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方
20、恒山丸
21、恒山汤
22、恒山汤
23、藜芦丸
p30 「外台秘要」
24、常山散
25、常山汤
26、疗诸疟方:(「肘后」)青蒿一把 上一味,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张文仲、「备急」同)
值得反思的是,余亚纲所做的工作即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地位,甚至连名字都不敢提,但也没见后人依此认知方法学或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再从中药中发掘出更有意思的新药物分子,中国的科学研究好像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科学认知和哲学讲的少了,中西医结合变成了中西医药的混合,甚至青蒿素与中医药无关的言论也大有市场,这一切都是青蒿素作为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案例在个人和个别单位的名利之争中,使由此更应该认真总结的中药认知科学学被淹没、扼杀。
余亚纲的工作是阅读大量中医药历史文献的积累和创新认识的结果,是对中医药历史正确的分析和断代的结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