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dzpwtbob

博文

从哈军工到哈工程

已有 15009 次阅读 2017-9-20 11:33 |个人分类:游踪掠影|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日去哈尔滨工程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第一次到哈尔滨,第一次造访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

印象深刻、感慨良多。特别是我们青少年时代就耳熟的哈军工,经过前几年一部纪录片:《永远的哈军工》的播放,更加印象深刻而久仰之。此番到哈工程,参观了当年哈军工留下来的五大建筑:空军大楼、海军大楼、炮兵、装甲兵和工兵大楼,真实感人。


   当日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在微信圈上,我的一位77级老朋友、老同事,中南大学的著名教授都分不清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工程,还质询谁是“李鬼”或“李蒐”。所以,我跟哈工程吕部长承诺:要在科学网写篇博文,让大家了解哈工程的前身才是真正的“哈军工”:永远的哈军工。

   哈军工的全称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52年12月把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从朝鲜前线调回,授命他组建哈军工,1953年9月正式开学,1955年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建五座大楼,即五大建筑)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

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1960年又增设防化系)。1959年陈赓向军委提出改变军工培养目标,由维护、使用改为研究设计,实施尖端专业集中,于是中央军委决定学院从1960年开始分建与扩建:将炮兵、装甲兵、工兵的常规专业和刚刚新建的防化兵工程系调出,交给有关兵种,扩建为单独的兵种工程技术学院,形成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一部分)和防化兵指挥工程学院;将空军工程系中的机场建筑、航空气象等专业和海军工程系中的舰炮、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舰船消磁等专业与空军、海军的学校合并,成为更完整更高级的工程技术院校(形成后来的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的一部分);保留空军、海军工程系中的尖端专业和1959年2月新建的导弹工程系;将附属于导弹工程系的原子科扩大为原子工程系;将空军、海军、炮兵的雷达、无线电专业集中,扩建为电子工程系。

   1966年哈军工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1969年根据林彪关于战备的“一号命令”,学院内迁,1970年正式分迁。其中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前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对外仍叫长沙工学院),重回军队序列;把空军工程系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最终还是留在了哈尔滨与海军工程系组成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聂荣臻元帅题写的校名(挂在原海军系大楼门上)

1994年更名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一个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这就是人称军工老八校(所):国防科大、哈工程、南京理工、装甲兵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其实,1966年改制时叫“哈尔滨工程学院”,如果延续到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就更加顺当,也不会被人误解或疑是傍哈工大的名声而成李鬼了,而且哈工程也是211和985优势学科建设院校。以往因为军工背景而对外保密,领导也传承了“保守”的作风,在对内扩展上没有抓住机遇,对外宣传上放不开,所以发展上与哈工大拉开了差距。尽管如此,哈军工的校友仍然认哈工程为他们的母校,哈军工的老院长刘居英将军几次回到哈工程参加校友会,2003年还立石题字:校友林。


   祝哈尔滨工程大学传承哈军工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世人皆知的、永远的哈军工圣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37-1076869.html

上一篇:西湖边上的花
下一篇:元宵观灯:西安年、最中国
收藏 IP: 123.139.104.*| 热度|

17 朱晓刚 史晓雷 李颖业 刘光波 蒋大和 鲍海飞 宁利中 武祥 钱磊 李学宽 郭战胜 张晓良 杨正瓴 安立桐 刘跃 吕健 李务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