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中国工业化水平究竟比德国和英国相差多少的分析方法问题讨论 精选

已有 12320 次阅读 2015-6-7 18:16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英国, 德国, 中国工业化水平

这几天网上把中科院某单位和某学者在其报告中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比德国、英国等几个国家落后100多年”(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606/13759484_0.shtml)的话题引起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认为不可思议和认为不太准确吧。刚才看了武夷山研究员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95997.html),他把这些说法的来路讲了,供大家去思考。其主要的内容为:“何传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4-2015----工业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月)第229页说(录原文):

“如果按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比例和工业劳动力指标的年代差的平均值计算,2010年中国工业水平,比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大约落后100多年,......比瑞典、挪威、奥地利、西班牙和日本落后60多年。”

这段话下面是表3-84,表中数据举例如下:

工业劳动力比例,中国2010年为28.7%,德国1870年时为35%,故年差为140年;

工业增加值比例,中国2010年为46.7%,德国1900年时为40%,故年差为110年;

按工业劳动生产率,中国2010年为8514,德国1820年时为8038,故年差为190年。

三个年差的平均值为147年。

也就是说,如果按上述三个指标算,则中国与某国大概差多少年,是有条件的。

上午的口头报告中,报告人的表述为“工业经济水平”(而不是工业生产、工业要素和工业环境,这些是报告分析的另外三个维度)落后多少多少年,这显然比泛泛地说“工业水平”要更准确些。……

记者法制晚报讯今天上午,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发布,报告完成世界131个国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定量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100多年,比日本落后约60多年。(http://news.163.com/15/0606/09/ARDT6PRI00014Q4P.html)……”。

 

显然,记者或者如果有某学者也用这种比的方法用来比差距为多少年的话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三个指标只是那几个现在被称为发达国家它们在100多年前就是相当于我国的2010年的那样而已。但是,要记住,这几个国家的这些指标是不是保持着这个指标变化不算大呢?或者变化不是明显的呢?因为,如工业劳动力比例、工业增加值比例、劳动生产率等,它们后来的变化是多少呢?工业劳动力比例高是好的吗?假如其人口少,农业经营需要的人力不多,那么其工业产业投入的人力就多,那么其产值和效益如何却是很重要的。假如工业劳动力比例高,但是其人均GDP和人均年纯收入并不算高的话,说明其投入大,效率低。不是什么好事情。而中国虽然在2010年的工业劳动力比例相当于这几个国家100年前的那样,可是其工业的总体规模和总产量大于它们任何国家的话,则说明我国现在的生产效率高。目前中国的钢等许多工业产品(含开采业)产量为世界第一;因为中国的科技上来了,产业化工人的投入不用那么多,自动化、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力投入少,而产出远远高于以前同等投入人力而能产出的量和取得的净收益。这才是高水平和能力。

 

   另外,我国的大量劳动力转而可以投入到农业、农产品的贸易,以及大量的投入到商业、金融和科技领域,投入到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这说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一产和二产的产品丰富,可以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上述的各方面的产业中,这是现代社会需要提倡的。

 

  而且,假如其中的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基本与1920年相近,到2010年其劳动生产率也与上世纪的80年代基本一样,而这个劳动生产率则与2010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差也并不多的话,怎么能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100年前的水平呢?只能说与现在英国的水平相接近了(打个比方)。因此,不能那样去比而说中国的工业水平比某国落后100年等。而是说明,中国是后发展国家,但是发展的起点相对较高,进步快,与现在这些被称之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水平也相差不算很多。看问题是要综合的看及动态的分析。而不是教条地、机械地去比较和讲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32-896222.html

上一篇: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六一”儿童节文艺节目
下一篇:论教授、学者的贡献与影响作用
收藏 IP: 119.32.50.*| 热度|

7 曹聪 刘继顺 黄永义 金拓 shenlu tuner loyalSciencef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