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期间为什么会有令人震惊的科研成就? 这里面有没有必然性因素,是什么环境造就了科学巨人的出现? 这是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
我们先看作出重大科研成就的三位代表—袁隆平、屠呦呦和张亭栋的出生日期: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张亭栋,1932年11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
由此看来,文革刚开始的时候,袁隆平和屠呦呦36岁,张亭栋34岁,文革期间正是他们科研的黄金时期。 另一方面,当时的老专家和老教授被当成反动学术权威打到。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袁隆平等当时的年青科技人员才有了独挡一面,放心大干的黄金机会。由于没有了阻碍中国科研进步的传统文化影响,文革期间对年青人造就了类似西方社会的科研环境,使一批有创造力的科研人员得以脱颖而出。
我认为中国在文革期间取得巨大科研成就的原因就在这里。尽快条件很艰苦,但年青人有机会跳大梁。阻碍中国科研进步的传统文化因文革而消失,年青人有了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机会,因此涌现了袁隆平和屠呦呦这样的科研巨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