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拾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wei 闲暇时,拾点字。

博文

第一部小说(题目在里面,自己找)

已有 5959 次阅读 2010-8-15 14:24 |个人分类:有些故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西游未记

引子
话说唐三藏受了嘱托,去西天取经。路上收了几个徒弟,除了降妖除魔,还有些其他的事儿。。。。
第一回 行者求松箍,三藏念忘经
某晚,月明风清,八戒沙僧都睡了,行者对三藏说:“师父,你给徒儿念个松箍咒吧”
三藏看着天上的月亮说:“悟空,为师没有那么心狠,每次念咒,为师心里也很难受。”
当年悟空与三藏来这西天取经,为的是从五指山下放出来,实属无奈。真是强扭的瓜不甜,强收的徒难留。用这紧箍咒制住悟空,何必?
三藏捻着佛珠,缓缓说道:“悟空,那松箍咒,为师实在不知,不如为师答应你,把紧箍咒给忘记。你看可好?假使你再有头痛,那定不是为师念的了。”
行者不知师父心里所想,高兴的紧,一个跟头跳起来三丈多高,再跪地一拜:“多谢师父。”
三藏笑笑:“悟空,早点睡吧,明日还要赶路。为师念了这段经,也睡了。”
三藏此时念的什么经?《忘经》也。刚刚答应悟空忘记紧箍咒,谈何容易?须从《忘经》中找些法子。这《忘经》中说:欲忘一事,先将与此相关之事皆念起,而后三遍“俱忘咒”,方可一忘俱忘。
于是,三藏开始念起,从五行山收徒,再到一路上的摘果化缘、降妖除怪。。。。三藏大吃一惊,要是这些都忘了,这西天取经之行还能剩下些什么?真所谓:
     一路行来皆故事,忘经念罢了情义。
预知后事如何,三藏究竟念没念《忘经》?请先付了此次听书的钱。。。。
 
第二回 遇得好去处,留下众徒弟
三藏轻轻拿下八戒搁在沙僧身上的一只脚,给他们都掩了掩盖在身上的衣物,坐定在行者身边。行者这会也睡着了,脸上挂着笑。“悟空,为师的说到做到。”三藏转着佛珠开始念咒。。。。。。
天大亮了。三藏睁开眼,看见八戒和沙僧在收拾铺盖。看见旁边睡着个猴子,打扮有些奇怪。
“八戒、沙僧,你们动作轻点,别扰了这猴子睡觉。”三藏嘱咐道。八戒和沙僧伺候师父吃了早饭,三藏就催促:“这取经的路是越走越热,我们乘着早凉吧。”说着就在前面走了。
八戒刚要去推醒猴子,三藏扭头怪道:“这猴子睡觉碍着你们什么了,去吵醒它作甚?”
八戒被这一喝,愣住了,心想:“师父这是什么意思?昨儿大师兄乘我们睡着了跟师父都说啥了?”却也不敢多问,跟着师父往前走了。沙僧从来就是个闷葫芦,不多事,挑着担子跟着走了。
这一路倒也风平浪静,很快来到一个富庶的村子。村子里面的人个个慈眉善目,大家安居乐业。知道是东土大唐来的高僧,村长率领村民用最好的斋饭瓜果招待师徒几人。八戒吃的开心,说:“师父啊,这会不会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了?”三藏笑笑不语。八戒悄悄跟沙僧说:“可惜大师兄没来,不知道大师兄睡醒以后能不能找到这儿来。”为了等大师兄,八戒只跟师父说:“师父,这里多好啊,咱们辛苦了一路,多住一天可好?”村民也极力挽留,师徒于是就住下了。
在村子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八戒仍然没看见行者赶上来。有些担心。三藏将八戒的愁眉看在眼里,心想:“莫不是八戒不肯走了?如若他喜爱这个地方,留下种菜耕地,安居乐业也未必不好,何必跟着我一路辛苦?”
于是问道:“八戒沙僧,你们喜欢这个地方么?”
八戒说老实话:“喜欢,吃的好,住的也好,到处都好,简直就是神仙的日子。”沙僧在一边也憨厚笑着。
三藏又说:“那我们再住一晚。”
晚上,三藏帮他们盖好衣物。就走了,白龙马也没有骑。临行留下一书,写的简单,大意就是:这里或许就是尔等的西方极乐世界,徒弟们有了好的归属,师父欣慰,不必挂念之类。
八戒沙僧醒来有些不知所措。但师父这样连夜走了,如此决绝,想必是深思熟虑的。再想想大师兄,更是心灰意冷,感觉是被抛弃了的。不如在这村子好好生活吧,或者能等到大师兄找来,看大师兄有没有什么办法。
自此,西行的路上,三藏孑然一身了。
端的是:心猿放下真容易,意马任归无果遂。
三藏后来的路上遇到妖怪怎么办?最后有没有取到真经?
 
第三回  独自取经路 断了众念想
话说这三藏一人去取经,有能耐的徒弟一个也没有了,遇见妖怪野兽咋办?着实让人放心不下。
倒也奇怪,自从没了那些徒弟,妖怪野兽的却也遇不见了。其中的原因么,旁观者是这么想的:
其一:妖怪们都知道唐僧是带了徒弟一行出来的,那些徒弟个个长相奇特,妖怪们好识认(如来当初这安排真是用心良苦)。如今只看见一个又瘦又黑的单个和尚行走,压根就没当他是唐僧。(没了徒弟的照顾,唐僧很快就又瘦又黑的了,见了这样的,妖怪也没啥食欲吧)。
其二:这西行一路,离极乐世界越来越近,到处都可能遇见出来散步的神仙菩萨,太欢实了也许就一个不小心被收了。。。。所以妖怪们不敢轻举妄动。
其三:这越往南走,自然条件越是好,风调雨顺,瓜果食物到处都是。人说环境越好,人就越懒。妖怪也不例外,伸手就是吃的,懒得动弹。
其四:。。。。。。。。
可能性很多,这里不枚举了。
总之,三藏一路行来,无风无波。有人家的时候讨些斋饭,无人家的时候摘些野瓜野果,倒也没有饿着。
只是,晚上,每天晚上,三藏躺下的时候,看着月亮,隐隐的,觉得心里好像有个盒子,也打不开,不知里面有些什么。然后就开始想八戒他们,到底师徒一场,有了感情。把他们放下,究竟是对与不对?
走的越远,想的越厉害了,真有回过头来去寻他们的念头。如果回头去寻,取经又会耽误。
这晚,三藏此时想起《忘经》的用处,于是,将八戒沙僧白龙马的种种念起。当然收这些徒弟的那些场景早已不在三藏记忆当中,跟行者有关的已经一并删去了。剩下的却也念了几个时辰,再想想没有遗漏了,于是三遍“俱忘咒”。
咒一念完。三藏顿时轻松起来。因为,只剩下取经这一个念想了。
东方既白,三藏一觉醒来就赶路。从此便是:
无牵无挂无辛苦,有天有地有真经。
那么,那么,后来呢?
 
第四回 守持无终始,佛地见佛主
后来,一路无惊无险,当然也很无聊。三藏就在这无聊的路上,守得戒律,持得修行,开得智慧,无须再表。
不知多少日过去,三藏终于来到西方佛地。远远望去:
树古木高,遮天蔽日,瑶草琪花,麻麻密密。
一带高楼,云上如浮,不见梁柱,碧瓦如油。
行至高楼近处,迎面走来一个道童,打扮自是脱尘的打扮。
那人上下打量三藏几眼,问道:“可是大唐来的取经之人?”
三藏答:“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拜求真经。”
道童也没见到传说中的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一众徒弟。心下生疑。但毕竟在佛主底下主事,能稳得住,只问道:“怎么来早了些时日?”
三藏寻思,自己一路只觉得时间太快,走路太慢,这道童怎么说自己来早了。殊不知,这三藏自别了徒弟,一路没有了妖魔鬼怪的磨难,当然会早到。三藏这里却无话可回。
道童又道:“我且带你进去见佛主,自有分晓。”
一路上,三藏又见得许多仙景仙物仙人,又有许多道的规矩,都一一有人指引着过了,也不细说。
待四大金刚传入,三藏终于得见佛主真容。
通关文牒奉上,三藏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佛主高高在上,笑而不答。与左右菩萨、金刚等眉眼传信。三藏却不敢抬头,只等着。真是:金口未开最难料,真经求得好还家。
这如来葫芦里面有什么药?真经给还是不给?
 
第五回 虽未达本愿,修行得正果
如来依旧没有开口,只远远用手指一指三藏。
三藏这边心底的匣子忽地就开了。一下子想起来几个徒弟。胸口一震,吐出一口於血。
缓过劲来后,如实禀告:“弟子一路上还有几个徒弟辅佐弟子,餐风饮露,出妖降魔。功劳不浅。只是弟子不忍他们跟着受苦,有解脱之法,安身之处就放了他们去。想这也是我佛慈悲之本意。不知弟子做的对是不对?”
如来依旧不开口,让三藏看他前面的莲花池。莲花池中皆是那千瓣莲花,只露了一小块水面。三藏从这水面看见了花果山,悟空这猴头带着猴子们操练;再看那富庶的村子,八戒沙僧却在干旱的田里一筹莫展;那小白龙却不知在什么水域兴风作浪,快意的很。
如来此时方开怜悯之口,对三藏言曰:“你那大唐皇帝托你西天取经,是何目的?”
三藏答:“救我大唐百姓,普度众生。”
如来曰:“想我为你设计这取经路程,九九八十一难,是故意为难?”
三藏答:“弟子以为是体验、是磨砺。”
如来又说:“本来,这几个徒弟没什么修行,需由你带着,一路经历些妖魔鬼怪人间疾苦,到达圣地,辅佐你西天取经,可得正果,你也算度己亦度人。半道,你一念之下,别了徒弟,把他们都打回原处去了。但念你乃是慈悲之心,无错可究。且你守戒修行,辛苦至此,习得小乘,修成正果,现授你为’东方自觉佛’,受人供奉”。
至此,各菩萨金刚罗汉等纷纷道贺。三藏混混沌沌的应和。又茫茫然跟着道童到后楼休息。
一路困顿劳累,如今休息下来,一下子就睡着了。
真所谓:思有所思,梦有所梦也。三藏睡梦里,看见唐太宗远远奔过来,口呼“御弟,你可回来了。我大唐百姓受苦,御弟将真经取回,终于得以普度了。”
三藏羞愧的紧,不知如何解释,难道跟唐太宗直说:大乘变小乘,度己未度人?
唐太宗这面紧问:“经书呢?经书呢?经书呢?”一面摇晃三藏。
欲知后事如何,稍后。。。。。。
 
 
第六回 梦醒原知梦,紧箍咒难忘
三藏被唐太宗这一摇,腾的一下醒了。坐起身来。一看,你知如何?悟空、八戒,沙僧都在左右,白龙马自己摆着尾巴嗅着草香。再看那边日已上三竿了。
八戒笑道:“师父,您这一觉睡的真沉,喊也喊不醒。”
行者在一边递上紫金钵:“师父,刚刚化来的斋饭。”
三藏定下神来。不是在佛地睡着的么?怎么还在此地?不错,几个徒弟都在,这么说,是做了一场连环梦了。梦里有梦,真是奇了,端的如此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做的梦?是答应悟空忘记紧箍咒之前还是之后?现在认得悟空,那俱忘咒定是未念了,也许是念错了。。。。。
三藏一边用着斋饭,一边蹙眉沉思。
徒弟们待师父用完斋饭,剩下的各自吃了,收拾上路。
一路上,三藏依旧寻思着梦里的事情。此梦皆源于悟空让我念松箍咒,要说怪悟空,好似也不能怪他,只虚惊一场,没有酿成大错。倒是让人悟出些道理,其一:坦途非福也。想那梦中自己一人前去取经,倒是没有遇到妖怪,却也失去了领得大乘真经的机缘。其二:眼前福非福也。想到自己了八戒沙僧在那富庶的村子,却不知被表象所蒙蔽。。。。。
三藏一路自顾悟着,却不知那悟空已与平日不同。不与八戒打诨,八戒只跟沙僧说说笑笑。
走到黄昏之时,一阵凉风吹来,有些寒意。悟空拿了毯子给师父披上。前面渐进峡谷,道路越发不好走。
突然间间的,迎面出现个老者,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看也没有看这师徒几人,只顾自己走着。三藏喊住行者:“悟空,有人行走,前面谷里定是有村落。”
这行者似没听见三藏跟他说话。窜出去抡起金箍棒对着老者就要砸下去。
三藏恨的不行,泼猴看也不看,怎知是不是妖怪?这凶相毕露,必是要杀生了。慌忙中想起紧箍咒来。
不知道之前答应悟空忘记紧箍咒一事是真还是梦,三藏有些动摇。若是真,现在念经岂不是对悟空出尔反尔?若不念,这老者不知是善是恶呢,死在金箍棒下,冤是不冤?
为难啊:从前是真是梦未明,此刻负你负他难夺
 
第七回 行者忒诡异,定是有其因
三藏犹豫着,眼看金箍棒就要砸在老者头上。
“@##@%…………*&……”。三藏到底还是念了紧箍咒。只是心里对悟空说了一万次的对不起,且暗道:“我只慢点念,让悟空收手便罢了,不教他疼的厉害。”
前边行者金箍棒刚要砸到老者头颅之时,那种紧箍的头痛开始了。悟空刷的扔下金箍棒,跳了十丈高来,又落到地上,捂着头直滚。看起来,这次的头疼要比以往念紧箍咒疼的厉害很多。
三藏见已达到效果,便停住了咒。老者此时已吓的昏厥过去。八戒沙僧不知他是人是妖,也不敢前去。只围住师父,保护师父要紧。
却说这行者煞是奇怪,明明紧箍咒停了,却在那里一会翻着筋斗,一会地上狂奔;一边垂头顿足,一边龇牙疯笑,笑声响彻山谷,叫人毛骨悚然。
三藏、八戒、沙僧这时都呆住了。
足足半个时辰,天色也暗下来了。行者闹够了,取了水来,给老者灌下。老者醒过来,依然无话,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又走了。
三藏、八戒、沙僧见行者如此这般,都定住了。
只见行者回转过来,正色朝师父一拜:“师父,徒儿知错了,以后再也不犯浑。天色已晚,徒儿去化点斋饭来。”说完就去了。
这突然的大起大落,就是三藏这样的高僧也回不过神来。只跟八戒沙僧就地坐下。八戒嘟囔:大师兄这是发的什么癫?天都快黑了,他这一走,有妖怪来怎么办?
欲知后事如何,等行者化斋回来再说。
 
第八回 行者亦有梦,梦里识真缘
各位想必奇怪行者那诡异行径从何而来。还要回到那日行者跟师父说“师父,你给徒儿念个松箍咒吧”这句话开始。
那日行者见师父答应忘记紧箍咒,高兴的不得了,跳起来三丈高,后来喜滋滋的就睡下了。睡梦里,耳边却隐约有师父嘀嘀咕咕的声音。行者想睁眼却也睁不开。
第二日,行者第一个醒来,趁师父和师弟们睡着的时候,行者去摘了些带露的新鲜果子,满心欢喜的给他们做早饭。谁想到,师父醒来竟然不认得他了。想让八戒沙僧给自己说情,拉不下这猴脸。再一想,这不是平时做错事情,让师弟们跟给一个师父不认识了的人求什么情?
看见师父带着八戒沙僧骑马走了,仿佛当自己是路边一个普通的猴子,当时行者的眼泪直掉。这一路行来,虽说时间不长,但也朝夕相处,有了师徒感情,咋咋一丢,还是舍不得。
既然师父不认得自己,行者只能悄悄跟在他们后面,暗中保护师父师弟去西天取经。后来师父留八戒他们在那个村子,夜里独自一人上路。行者心里更是发酸,跟师父跟的也更紧了。
就这么一直连着跟又是几天几夜。晚上也不敢睡觉,生怕自己睡过了,师父又不认得自己,不叫自己起来,就把师父给丢了。
想是时间久了,行者不眠不寐实在太辛苦,这天晚上,行者看见师父睡下,自己靠着棵树还是硬坚持着不睡,可渐渐就感觉要睡着,模糊中就想:要真睡着了,师父走了,我也是没有法子。。。。。
一觉醒来,真的师父不见了,行者疯了似的四处找寻又几日几夜,却怎么也寻不着了。
于是这天地间,忽然多了个游魂似的猴子,哪里有半点齐天大圣的样子。猴子嘴里喃喃到:“我与师父缘分已尽,缘分已尽。。。。想不到这头上的箍竟是我与师父心息相通之所在,师父忘了紧箍咒,连着我也一起忘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知这猴子说的当初是哪个当初。总之,猴子一路叨叨这一句,回到了花果山做回他的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后事如何,又怎么回到三藏身边,见下回。
 
 
第九回 恍然回旧地,真假自鉴之
 
想这猴头回到花果山,算是放虎归山了吧,其实不然。这猴子与三藏和师弟们取经路上,得许多的见闻感受,回去向孩儿们说说吧,这孩儿们都直当作故事听,听听就算了的。用江湖上锅盖教不不教主的话来说:一点互动都没有。这样不对等的交流有甚么意思?
再说,从没有任何目标到领取个取经的差事,对一个猴子来说,不好说是不是坏事,但是从有目标的生活沦落为每天看日出日落,吃喝拉撒,也不能就算是幸事。
这猴头每天恹恹地坐在石椅上,干甚么都没有兴趣,只教孩儿们操练,强身健体而已。
这日正操练着,一个小猴跑过来,“大王大王,小猕猴在后山挖地瓜,挖到一面镜子,一闪一闪的会不会是妖怪?
猴头心想,自从西天取经以后才有了妖怪,不取经了,妖怪也没有了,很是奇怪,如今如何又出来个妖怪?
于是来到后山,探个究竟来了。
想必这镜子刺眼的厉害,只见小猕猴一手遮住眼睛,一手捧上镜子献给猴头。猴头有那火眼金睛,自是不怕刺眼,拿着镜子,探头一看。
这一看还了得,刚好看见三藏在那佛地的荷花池边上,黯然神伤的样子。猴子举日的思念,加上这突然的刺激,一下子昏倒过去。
良久,有些水露滴下来,打湿了猴子额头,猴子醒了过来。身边不见孩儿们,只看见八戒一只脚搭在沙僧肚子上,睡的不成样子。师父在自己后面的树下坐着,好像是打坐着睡着了。
难不成那些都是一场梦?真是奇了,端的如此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做的梦?在跟师父说松箍咒之前还是之后。师父如果醒来,是记得我还是不记得我?
一面忖思着,一面去讨斋饭。
等端了斋饭回来,师父刚刚醒来。样子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行者想问这紧箍咒有没有忘记的事情,却是再也不敢开口,只记得梦里那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了。
接下来也就是吃了斋饭,一道上路了。路上行者依旧念着,究竟哪里是梦的开始,师父虽然没有忘了自己,但是有没有忘了紧箍咒?不敢问,却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
到了山谷之处,行者心生一计。此计叫做“苦肉计”。出个岔子来,试试看师父究竟会不会念那紧箍咒。于是变出个老者,再作势要打他。
金箍棒抡起之时,师父没有念,金箍棒开始落下了,师父还没有念,就在金箍棒快要碰到老者之时,行者开始头疼了。
行者从来没有头疼得如此开心,那一蹦十丈高,根本不是疼的,而是开心的。自从梦里认得这金箍是与师父心息相通之物,是师父点化自己之物相当于一个保险之锁。是忘不得的。猴子开心得忘乎所以。让师父和师弟看呆了。
静下来后,更多了一份感动,这次的头疼,的确不如从前,想必师父念的慢,怕自己疼了。
于是,行者向师父双膝跪下,“师父,徒儿知错了,以后再也不犯浑。天色已晚,徒儿去化点斋饭来。”说完就去了。
从此之后,取经路上,行者与师父虽从未交流过自己的梦境,却相处的越发融洽起来,再不互相的猜疑。那紧箍咒虽未忘记,却再也未曾念起过。
 
第十回 高人闲对弈,天下筹谋时
唐三藏师徒几人如何在取经的路上,坎坎坷坷,妖魔鬼怪。看过西游记鸿篇大作的应该都知道,不用重复。这前面九回的故事都是取经路上的插曲,具体是在哪一章插曲,写与不写对大局也无影响。不值一提。若需起个名字,姑且叫做:西游梦记。
需一提的是,这边两棵紧挨着的柏树下面,有两人在下棋。说是下棋好像也不用分什么胜负。只是一来一往的在棋盘上放下棋子。
那个一身白衣的笑道:“如来,落子不悔啊,你怎的又拿起来重放?”原来这大耳垂的叫做如来。
如来笑到“我动了又如何?”
白衣说:“非君子。”
如来又笑:“君子不君子,谁说了算?说了算的人,要分什么君子不君子!”
白衣又道:“你这棋子换了地方,岂不是让三藏取了两回经?”
如来再笑:“三藏以为是梦里呢。假使我再动一动棋子,三藏取三回经,多做几个梦也未尝不可。”
白衣骂道:“算你狠。我问你,这猴子当年大闹天宫,那么多天庭大将奈何不了他,为何到了取经路上,随便预见一只小妖都要求助菩萨呢?”
如来看看棋盘:“上帝老儿,这是天机,想你也是天人,告诉你无妨。取经之时,距离大闹天宫有多少年之久?且不说小妖勤加修炼。你想想,这些小妖果然是那些有势的神仙疏忽大意,漏下凡尘的么?我如来掌握的竟能如此不堪?”
上帝大笑:“怪不得怪不得,那些妖怪,都是你送了法术派下去故意磨他们师徒的。”
如来漫不经心说到:“治家,治国,治天地,同理。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想那三藏第一次取经只修得小乘,未尽其用。我为何要图个别人口中的君子之名却不能物尽其用呢。再有,人才是要磨的,有歌词唱的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来这边哼哼起来。

     那边上帝却开始举棋不定,一颗棋子要落不落。。。。。。

——庚寅年七月初四初稿完成于金陵(恰好是阴历生日,够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542-353236.html

上一篇:在油画布上画花鸟
下一篇:师父出门去
收藏 IP: 121.33.190.*| 热度|

8 袁贤讯 汪梦雅 武夷山 郭向云 任国鹏 刘畅 赵宇 陈湘明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