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的马车不会刹车吗?
我国以牛马驱动的车辆出现很早。1980年在陕西秦陵出土的两辆铜车马,代表了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车马的最高水平。
据考古人员的研究报告,这两辆铜车马各种构件,包括满足乘坐时的舒适性和驾驭时控制的用具一应俱全。从图上看到驾驭人员手中有一把绳索,都是为控制服马(驾辕的马)和驂马(在两边拉车的马)的快、慢、走、停起作用的。
奇怪的是,一个行车最重要的装置刹车却没有。我们知道马车在走平路和上坡路一般是用不着刹车的,而在走下坡路特别是坡比较陡路又长的时候,车子会在自重之下加速,这时单纯由服马自己的减速是没有办法使车子慢下来的,这是十分危险的。在这种条件下要行车,刹车是绝对必要的。
然而不仅在铜车马上没有刹车,就是在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关于车马的描述文字、雕塑、汉画石画砖和历代的图画中都没有查到关于刹车的记载。
对照西方,在罗马时代就有明显的刹车记载。图1(脚踩刹车)和图2(手动刹车)是表示刹车的石雕,图3是手动刹车的示意。
图1
图2
图3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秦陵的二号铜车马(图4),那是专给秦始皇乘坐的,是原型的二分之一的大小。它的每部分名称如图5。
图4
图5
在图5上那许多部件中,有一件叫做“轫”的,置于轮子下面的物件。考古书上说它的作用是“止车”,有人把它说成是起刹车的作用。其实,它是当车在静止的时候,把轮子置于其上以免车移动的装置,而不是在车动起来时让它静止或减慢的刹车。图6是轫放大时的形状,图上还有一个称为“撑”的构件,它的作用是在车静止时把辕撑起来使服马卸去负重能够休息。所以说整个铜车马系统里,我们看不到真正起刹车作用器件的影子。
图6
像图4这种由四匹马牵引的车称为驷马。它的速度是很快的,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它的快速。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速度愈快愈需要刹车。何况这种驷马车,还会走下坡路,那更需要刹车以控制速度确保安全。因为这车是皇帝坐的,要是把皇帝老儿栽了,那还不是死罪吗。所以想象中一定有不需要特别装置的刹车的办法。有人说,古时候刹车的办法是令驾辕的牲口减速,或停步,车自然就减速或停止前进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因为架辕的牲口停止了,而车还会继续在重力作用下前进,特别是坡比较陡的时候,那是很危险的。
小时候生活的乡下,看到最豪华的运输工具就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马车了,最多是一匹马驾辕、一匹马牵引的两匹马拉的马车,通常只有一匹马拉的马车。记得1945年,抗战胜利后,十多岁的我作为家属随一所中学从山沟里要向太原搬移,学校雇了好多辆马车,老弱老师坐车,行李由车拉,我们小孩子随车步行。由于有许多是山路,上坡时需要人下车,并且帮助推车,走下坡路时,就需要刹车了。原来赶车的师傅在下坡时就把附着在车下面的一根木棒放下,在车的后面拉紧系于木棒上的绳子(如图7),这根木棒就自然成为一个控制自如的刹车。车需要快一点就拉得松一点,车需要慢一点,就拉得紧一点。
赶车师傅们祖辈相传,就是用这个办法来控制车的速度的。由于这办法实在太过简单,所以是上不了书的。又由于那根木棒一般不用刹车的情况下与车是分离的,所以考古也不会发现车上有任何刹车的装置。这就是一般书上说,中国古代的马车上没有刹车的原因。
图7
笔者曾经在汉中待过十年之久,当时那里有一种所谓排子车,或者称为架子车的运输工具,一般由人来拉,有时前面有一头牲口拉车,由人来架辕。(图8)当时汉中有民谣“十大怪”的一怪就是“人拉车,起头搁个老牛拽。”
图 8
下坡时,这种架子车的刹车的方式,就是把辕抬高,让车的后缘与地面接触,通过车的后缘与地的摩擦力来使车减速。这种车在装货时要使车的重心在车轴后面一点,这样人驾辕时使的力是向下压辕杆,停车时是车的后缘着地的。因为经常刹车,车的后缘要与地面摩擦,所以人们经常在车的后缘钉上一个废旧的胶皮车胎,以耐磨。图9 是去掉车轮后两辆废弃的架子车的底面,有一辆车的后缘已经磨成斜角了,另外一辆车后缘钉着一个废车胎。
图 9
其实,汉中这种架子车历史是很长的,我们在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上就能够看到两辆这种车(图10)。图上有一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驾辕,前面有四匹牲口牵引。另外一辆只能看到前面牵引的牲口,车身被一面大伞遮住了。从图上看出,车后面安装着一个腿样的东西,要刹车时,把辕略抬高,那“腿”便与地面摩擦增加阻力。可见一千多年以前,北宋的人就用和现今汉中人一样的办法来刹车了。只是现在看到的架子车,已经没有了车后的“腿”,而是把车的后缘加长,其效果和宋代的刹车方法是一样的。
图 10
实在说来,古书上没有记载马车的刹车,和中国人会不会刹车是两回事。尽管我们没有刹车器具的记载,但中国人是会刹车的,刹车的方法各式各样,尽管刹车方式比较不方便。而且可以想象和推断,在秦始皇那个时候一定是会刹车的。因为秦始皇不仅坐着这样的车在陕西来回巡视,他还去山东泰山封禅。路上一定既要上坡也要下坡,就一定要刹车,否则在下又陡又长的坡时一定会人车俱亡。
注:本文的插图都来自网络,图7是经过笔者改画的。
参考文献
[1] 秦始皇兵马佣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
[2]Dr.Judith A. Weller,ROMAN TRACTION SYSTEMS,http://www.humanist.de/rome/rts/index.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